封蜡翡翠值得收藏吗?
首先,从工艺上来谈,“封蜡”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技艺。 “封蜡”,是传统制玉过程中最后一个工序。 传统的观念中,玉器在制作完成后,会经过打磨、抛光,然后上蜡。 但是,现在大多数商家所说的“封蜡”并不是这个含义——“封蜡”指的是把已经打磨好的玉件用蜡封存起来。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有些优质的玉石原料,表层会有一层透明膜,这层膜被称为“蜡壳”(也有称“包浆”),有保护玉质的作用。 但是,“蜡壳”是很薄的,很软而且容易磨损,经不住打磨。于是,在抛光之后,就会先打一块蜡板,然后把玉件粘在蜡板上,这样再打磨,就容易得多了。 至于为什么要加“封”字呢?因为打磨好的玉件与蜡板之间会有缝隙(如图),不封住就要漏灰了。所以,这种带“封”字的“蜡板封样”是有实际意义的。(注:为了便于描述和配图,我特意找了没有封“蜡板”的例子,但实际上大多数的玉器加工,都会用到“蜡板”。)
其次,从商业角度来看,“封蜡”也是被商家过度炒作的概念。 现在的玉器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一些商家以次充好,让“玉”的价值大打折扣;而有些商家则试图通过一些方法来提高“玉”的价格——比如,给普通的玉件染色,使其成为“红玉”或“黄玉”;或者在卖相不好的玉件上弄一个漂亮的雕刻作品,把它变成“装饰品”而不是“玉器”。 这些手法,都比不上“封蜡”来的高大上,因此很少有人使用。况且,“封蜡”只能用在质地较好的玉石原料上,对于质量较差的玉石原材料或者人造材料,是无法奏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