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冰紫?
冰与紫是两种不同的色调,一种冷色调和一种暖色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自然光下,我们可以把这两种颜色区分开来;在灯光环境下(夜场灯),由于色温偏低,两种颜色的边界会变得模糊起来,大部分都会把“冰”和“紫”混为一谈,统称为“春带彩”也就是紫色的翡翠加上绿色的春彩。其实这“春”指的是绿色,而所谓的“彩”就是那一点紫色。
在天然翡翠中,除了纯白色的盐晶外,绝大部分都会有底色,有底色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色根,这些色根就像天空中的乌云一样,它们是由一些色带或者斑块构成,部分比较粗的色根甚至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在这些色根处,色彩往往比较浓艳,随着色根的延伸,其间的色彩渐淡,直到最终融入底子之中,这种由深到浅的变化是在整个翡翠内部发生,并非是外界侵入的染色剂,所以它是天然的,也是永久性的。 冰紫是一个统称,它包含多种颜色:粉紫、茄紫、蓝紫、灰紫和绿春等,这些不同色调的紫分布在所有的种水范围内,也就是说无论透明度如何,我们都可以见到冰紫的踪迹。但是透明度高至玻璃种的翡翠出现冰紫的情况并不多,大部分的冰紫都在糯冰或者豆冰之间徘徊。在日光下,人们可以很直观地把它们区别开来;在灯光下,它们的边界变得模糊起来,这时候需要结合其他特征来辨认。
1.看纹理,因为紫色并非翡翠的天然色调,所以在所有含有紫色的翡翠之中都存在着一条明显的色带,这条色带纹理清楚,方向性明显。
2.看结构,虽然冰紫属于中高档品级的翡翠,但它依然保留了部分翡翠结构,即表面粗糙不平的颗粒感,而且这些结构的形态会随着色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粉紫色的翡翠结构往往呈云雾状;蓝紫色的翡 翠则常常呈现出纤维交织的结构;而绿春则带有翠绿的颜色,其结构多为粒状或细脉状的变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