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砍翡翠变种吗?
来答一波,首先明确一点,大马坎不可能出现冰种、玻璃种等高档货色,但不代表没有种水好的,比如: 图中这种就是种水不错的,但是色不够好,比较淡,所以价值不如高色的,当然,如果颜色再深一些,价值会立马不同!
上图是刚切开的片料,可以看到底子有一种半透明的感觉,很水润,有点类似糯种的意思(可能更接近豆种) 下图是打磨抛光之后,有种水好的感觉了吧,我挺喜欢的,可惜有个大裂,不然可以做个手镯,不过做了也是亏本的,因为这种水头的手镯单价不会超过3000的,品质好的甚至能到5-6千,但是考虑到有纹,也就是1500左右的货了。。。
下面这堆全是种水好的,但是颜色一般或者略有瑕疵的,这类如果做成牌子和挂件还是可以的,如果做手镯就会比较难卖,价格也会很低。
上面这些是正常种水的,但是瑕疵比较大的,做牌子或者挂件也行,如果做成手镯的话就很难卖出去,价格会很低,如下图 这只手镯其实很漂亮,但是稍微有一点点绿,所以就便宜出了 再补几张之前割下来的片料,这些片料做出来的东西颜色会更好看些。
缅甸自古就出产翡翠,因为其境内有世界著名的乌龙河,著名的缅甸老场区产出的“老坑玻璃种”翡翠,就是乌龙河的产物之一,因此也有“有河才有玉”一说。乌龙河由北向南流淌,流经缅甸后汇入大河伊洛瓦底江,这条河流也是由北向南流淌,最后流入孟加拉湾。缅甸翡翠主要产于乌龙河两岸的翡翠原生矿中,以及其支流或伊洛瓦底江堆积的翡翠砾石矿床之中。河谷随着河流的流向延伸,翡翠原生矿和砾石矿的源产地多在河流上游。河流向下流经的区域有山脉和丘陵,由于海拔较低,地温较高,水流速度较缓,部分翡翠砾石可能受到高温、水流和水中物质(如碳酸钠)的作用而发生变质,形成一些次生变种翡翠。随着河流继续往下游延伸,地温越来越高,次生变质作用可能继续发生,也可能在一些低洼地带形成池塘,而在其中形成一些独特的翡翠品种。著名的水石翡翠以及所谓的“马牙玉”、“旱地玉”等品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形成的。
所谓“马牙玉”和“旱地玉”也属于次生变种翡翠,只不过因为其形成的地质条件比较极端些,“马牙玉”是在干涸的古河道得到。在缅甸的帕安地区,因为特殊的干热气候,在雨季结束后,某些含翡翠砾石的河段很快就干涸了,翡翠砾石暴露在地表,经受风吹雨淋的冲刷以及特殊的干热条件作用下,形成一种致密度很低(因此重量很轻),由无数半透明粉晶体组成的翡翠。一般为翠绿色,有的略呈透明,有些为不透明的白色、紫色等色调。因其具有细碎的粒状的结构及翠绿色,形似马牙而得名“马牙玉”。其实该品种在形成过程中,其结晶发生重结晶现象,其结晶已非硬玉了,主要呈一种黝帘石化现象。“旱地玉”又称“山场玉”、“山石玉”、“干玉”、“山皮玉”等,也是在比较干涸的旱地,翡翠砾石受热流及风吹日晒等作用而形成。“旱地玉”是水石翡翠的低级变种。因风化严重,在形成过程中,硬玉基本都变成了蛇纹石,有的呈绿色及紫罗兰色,但多数呈暗绿色,颜色及透明度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