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毛料怎么样?
在翡翠界,人们一般将翡翠原石分为: 山料(或称矿石)、 水石(或称水头)、 岩洞料和子料四大类 (1)山料: 又称为“矿石”,指来自于深埋于地下的翡翠原矿,由于年代久远,形成过程较为复杂,所以山料的性状介于岩石和宝石之间,具有晶粒状结构,且颗粒间结合紧密。山料的质地相对于其他品类而言稍差一些,但由于其产量丰富,所以价格相对也是最为平实合理的。
(2)水石: 又名“水头”。是指来源于河流、湖泊中的翡翠石料,由于水流的冲刷、撞击使石头表面凹凸不平,并带有大小不等的豁口,具卵石状结构;有的表面还呈现出蜡状光泽,这主要是因为玉石中富含有机质的原因。由于这些特质的存在,使得水石的品相相对山料来说更为出色,可塑性强,适合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因为水石大多经过河水冲刷,其内部所含杂质较少,颜色也多呈透明或半透明状,所以水石制成的首饰清新淡雅,给人自然灵动之感。
(3)岩洞料: 又称“土石”,是指产于土壤之下的翡翠原石,多呈浅黄色、乳白色,带有油腻感,具有斑杂状或云纹状的纹理,并且颗粒细腻,致密坚实。虽然其外观不够完美,但经精心设计加工同样可以制成色彩鲜艳、艳丽妩媚的玉器。特别是当玉料为绿色的时,经过精湛的工艺处理,往往能充分凸显出绿色,使其价值得到极大提升。
(4)子料: 又叫“籽儿”。是指从河中、湖中采集到的玉石碎片,经流水搬运至岸边。因长期受水的冲击,其形状多呈椭圆形或橄榄形、部分也呈长方形,表面光滑,并带有各种纹理。由于经过水的冲刷,子料内部的矿物元素含量比较均匀,因此颜色一般不会太深,多为淡绿或阳绿,也有无色或白底青的子料存在。质地也比较细腻,含硬玉晶体颗粒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子料,甚至可以达到玻璃种的程度。不过这样的顶级子料较为少见,质量好而且颜色浓艳的子料也不多见。 以上四类翡翠原石的分类是针对天然翡翠的原生状态所做的划分,其实生活中很多天然产出的翡翠还有经过人工处理的,如染色、充胶等,这样的翡翠在品质上会发生变化,但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天然翡翠。 对于这类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通常我们把它称作“B货”或者“C货”,其中“B货”指的是经过漂白充胶的处理方式得到的翡翠而“C货”则是指经过染色处理的翡翠。虽然这种种色的改变会让翡翠的价值大打折扣,但经过合理的设计还是可以让其以新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