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翡翠镯有水?
谢邀 “水”在行话里,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有“水分”、“水头”等说法。 很多人买回翡翠手镯后,都会有一个疑惑:为什么我的手镯不像别人说的有水头呢?是不是买到假的了? 其实啊,不同种质的翡翠,其透明度差别是十分明显的,比如: 玻璃种>冰种>糯种>豆种 也就是说,种质越细腻,通透度高,那么水的感观体验也就越强。反之,如果种质粗糙,通透度低,那就非常干。 而“水头长短”的说法则更有趣,它指的是从边缘到中心,透明程度逐渐减弱,就像水龙头里的水流一样,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水头”。 水头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确有实际的大小,而行家们判断时都会用到“厘米”作为单位。
一块质地细腻的翡翠,其水头长度可能是1-2cm;而一件质地粗一些的翡翠,可能只有0.5cm,甚至更短。所以不要小看“水头”这短短的几厘米哦~它对价值的影响可不小! 以玻璃种为基础,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仔细观察,我们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中丝丝缕缕的线条,而这些线条就是“荧光”,也是判定是否真品的重要标识之一。
当然,价格高低与品质好坏没有绝对的关系。有时候,有些低档的翡翠也可能带有很漂亮的“水头”,而高档的翡翠也可能“水头”很短,这个“度”很难把握,需要多观察,多研究才能培养出精准的直觉。 最后需要提一下,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注胶”或“熏色”的假翡翠,这些伪造的翡翠大多非常“水头”,而且颜色艳丽,看起来很漂亮。不过,它们都是有颜色的染料浸入翡翠的表面导致的,不是天然色,用酒精擦拭便会褪色。
天然的翡翠虽然有“水分”,但也存在“水差”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在自然条件下,翡翠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岩浆喷发等地质运动的影响,使其结构受到破坏,晶体之间结合不紧密而导致透光性降低。这种因为本身种质原因而导致的水差是没有办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