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翡翠ab手镯?
“A”指的是天然翡翠,“B”是表示人工处理过的翡翠,而“A/B”的意思就是自然天成的翡翠和人工加工过的翡翠。在鉴定证书上一般会标注的比较清楚,例如: “鉴别证明书”中注明了检验依据的标准样品为“A”标样 那有没有人故意把“B”字漏掉不标注的呢? 也有哦~
比如这个证书,就只标注了A,而没有标注B。 不过这种手法已经比较落后了,现在的鉴定机构都不见得会给你这样的证书。 因为现在国家规定的证书模板都是统一的,不可能出现这种低级错误。 当然,你要说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一定是天然翡翠呢? 这也不一定! 比如下面这张图 一个红翡手雕春蚕,同样没有标注B。
所以,在没有其它证据的情况下,不能就此判定它是天然还是人工处理的,也就是有争议的翡翠。 要怎么判断它是不是真翡翠、是不是假的呢?
除了观察颜色之外(见光不见人),还要仔细观察结构。 在自然光下,将手镯翻转过来观察它的内部结构,如果可以看到晶体交织结构或者点状结构,那就是天然翡翠; 如果看不到任何的结构,只有淡淡的色调,那就可以确定它是假翡翠。 当然,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用灯光照射(见光见人)。 在手电筒的光线下,真正的天然翡翠应该是能看到绿色的,而且绿色分布是不规则的,有浓淡之分。 而经过染色的假翡翠,也就是“B货”,由于内部的晶体已经被软化,所以颜色是不会聚集成块的,而是弥漫散开的。 如果使用强光手电照射的话,还可以看到绿颜色沿着裂纹蔓延。 至于“C货”染色玛瑙,用强光照射时,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水母发光体,就像是夜晚的海边,海蜇在水中飘荡。
之所以会有翡翠AB货,是因为很多翡翠颜色不理想,透明度也不太好,如果是做A货,这些翡翠只能算比较低端的表现,如果在通透度上有进步,颜色有改观,那么市场定位可以达到中端翡翠,所以做翡翠B货,让翡翠内部的裂隙得到注胶,同时通透度得到改善,再做染色处理后成为翡翠A货。
市场上有90%以上的翡翠手镯是AB货,原因是手镯这个款式,对透明度要求比较低,而且追求体积感,很适合用比较劣质的翡翠原材料制作,制作过程:
1、先将颜色难看的劣质翡翠原石磨成手镯,由于原材料差的缘故,磨制成成品后裂隙比较多。
2、将成品浸泡在染料池里,经过加温加压处理,裂隙中的渗透进入原本无色的翡翠内部。
3、将翡翠浸泡在强酸池中,翡翠会被强酸腐蚀掉一部分,颜色也会被腐蚀掉,这个过程会让原本颗粒比较粗的翡翠变为细粒结构,也就是通透度得到提高,但是这种通透度和A货翡翠的通透度有本质区别,翡翠AB货的通透,是玻璃钢通透,而非冰一样通透,由于经过强酸处理,颜色和翡翠内部的结构不再浑然一体,而有不自然和色散现象。
4、再将经过强酸处理的翡翠放在环氧树脂液体池中,给裂隙注胶,让翡翠不会因为裂隙而断裂。
5、从环氧树脂池中取出放入热水中将腊封到翡翠表面,同时将环氧胶融化让胶液更易浸入裂隙,完成B货制作。
6、将B货浸泡在染料中,加温加压将染料注入到裂隙和翡翠内部被强酸腐蚀的部分,获得颜色。
7、将翡翠成品放在强灯光下对颜色进行检查,再进行颜色处理,完成后进行清洗打磨等工作,让表面光滑,最后在一些细节部位进行伪装,比如开个口,表面做得和血丝一样,但是仔细观察的话,血丝非常假。
总的来说翡翠ab货就是将翡翠B货染色获得颜色,B货是将翡翠经过强酸处理和环氧树脂处理获得通透的视觉感受,染色获得颜色,二者在处理步骤上比较接近,只有染色步骤有先后,因为翡翠经过强酸处理后非常脆弱,所以染色一般放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