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嫩种怎么解释?
说“糯种”的,是不是觉得它很温柔,像糯米汤一样? 说“豆种”的,是不是觉得它很可爱,像豌豆粒一样? 其实不然! “糯种”其实指的是糯种翡翠的透明度和水头,而“豆种”则是指豆种翡翠的颗粒感。 “糯种”实际上可以理解为“透明度更好的糯种”——这种理解更为妥当。因为如果将一个东西分成10份(满分是10分)的话,糯种的透明度一般不超过7-8分;而如果它能达到4-5分,那就是“豆子”了——此时就可以叫它“豆种”。
当然以上描述是很概括的,具体到某个饰品上可能很难说它是糯种还是豆种。比如同样一块原石可能切出来一部分是糯种,另一部分是豆种。而同样是豆种,细豆种和粗豆种的差别也很大。 因此行内通常不采用“糯种”“豆种”来称呼某种具体的翡翠饰品,而是采用“种水”或“种质”来形容。如“这个手镯的种水很好啊!” 如果要更精确地描述种水,行内通常采用“玻璃种”“冰种”“糯种”“豆种”这4个等级,分别对应着4个不同透明度的分级。
至于水头的长短,在评估时可以通过“指甲划一下”的方式来感受。如果行内术语不易理解,那么可以换为日常语言: 好的翡翠,水头应该足够长(用指甲能划出印子); 差的翡翠,水头应该很短(用手指肚轻轻滑过去,几乎没有痕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并非水头越长就表示玉石越好。例如干青种、干白种等,由于其本身通透度差,水头短,但质地细腻且颜色艳丽,也有很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