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糯种透吗?
“糯”这个词是对于翡翠的底子的形容,一般指的是翡翠的结构呈纤维交织状,类似糯米汤(但不含糯米)的透明感。 糯的感觉是一种很形象的描述。比如用细砂磨平的瓷器光滑明亮,细腻润泽,看起来就给人一种糯米汤一样的感觉。而粗砂磨平的瓷器,由于结构疏松,就会给人一种水头不足,比较干的感觉。 用“糯”“糯种”来形容翡翠,主要是强调翡翠的底子(也就是结构)要细腻、均匀;如果一块翡翠的底子如同瓷器中的“糯瓷”,那就完美无瑕了。 但很多人把“糯”和“肉”弄混了,“肉”字是形容翡翠的厚度,一般来说,好的翡翠料子都是又厚又大的,像猪羊肉一样有厚度才显得有料,而薄薄的肉片是没有料的。“糯”不是指的结构厚度,而是指的结构状态。
在结构状态下,好的翡翠是质地细腻,颗粒分布均匀,肉眼看不到明显的颗粒(在光学条件下才能看清楚),这样的就是“糯”的。所以不能光看“糯种”两个字就认为是指结构很薄啊! 有些人看到的一些偏灰色的翡翠,由于含铁量偏高,看起来就有灰沉沉的感觉,这种灰也是属于“糯”的一种。 “糯种”的翡翠,因为含矿物成分的不同,也有不同的颜色。比如含锰高的会有灰色调;含铬高的会有蓝调或者绿调;而含铜高的则会有黄色调出现。
因为翡翠的形成条件封闭性强,内部组分很难扩散混合,所以不同颜色的部分经常是有明显界限的,这就是行话所说的“色根”。 在自然光照耀下,由于光线穿透“糯种”的翡翠照射到另一面,因此会有一影影绰绰的感觉,非常迷人。这也是许多人在最初接触翡翠时,被它的美深深震撼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