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什么叫起刚光?
说一点不成熟的见解,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看到这个问题好久了,也一直没有机会回答。这两天看《冰与火之歌》正有趣,突然想到这句话,于是来答题。(唉呀!好有文化的样子!) 其实,题主提到的“起刚光”应该是“起钢光”,是翡翠切料、打磨之后的一种视觉效果。 所谓“钢光”应该就是指“玻璃光泽”,而“刚光”则指“蜡状光泽”——其实题主形容的已经很贴切了嘛! 先说一下什么是“玻璃光泽”——顾名思义就是像玻璃一样耀眼、刺眼的反光。(这里只讨论天然翡翠,不考虑C货等优化处理翡翠。) 因为自然形成的翡翠,结构构造是决定其折射率(n)和色散(δ)的重要因素。 而绝大多数的天然翡翠,属于岩浆结晶而成的变质作用产物。
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然翡翠都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较大的色散。根据我国宝石学鉴定标准,天然翡翠的n大于1.650,δ大于7.0,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天然翡翠具有明显的玻璃光泽。 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当翡翠受到挤压,产生褶皱或断层时,就会使得矿物颗粒相互错位,光线就会在翡翠内部发生多次反射和折射,形成一种似透非透的感觉,这就是题主所说的“起刚光”或者“起钢光”,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朦胧的美”。这样的例子在市场上的天然翡翠成品或者原料都是有的,题主多看一些就会了解。 我随手翻拍了一张店里销售的糯种春带彩手镯,图中可以看到这种类似于“起钢光”的效果。 再来说一下什么是“蜡状光泽”——这也是非常形象的一个描述。当宝石表面粗糙且凹凸不平,或是由于氧化等原因导致表面沾染上污质的时候,就会使光线反射到眼睛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出现“蜡状光泽”。 天然翡翠出现“蜡状光泽”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有人为了追求装饰效果,会用高压电离子喷涂等方法给翡翠表面涂上一层金属光泽的物质。如果选购的翡翠出现了这种情况,就要当心是否是假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