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什么人家有酸枝背靠椅?
酸枝又称胭脂树,柿树,黄樱桃等,属豆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因其木质坚实,纹理柔美,味道鲜美,全身可入药,具有解毒止血,清肺化痰等功效,所以被称为“血管杀手”,“药用植物之王”。
目前在市场上的酸枝木主要有两种,其中红酸枝木因其木材颜色呈红色,偏深色,常称为黑马酸枝。黑酸枝木因含有锰元素,偏白色,常称为白酸枝。还有一种偏黄的被称为黄金酸枝。
从酸枝木的这些特性出发,并结合其优美细腻的纹理,考究的做工,使其不仅具有坚实稳重的感官感受,更具有珍贵奇特之美。
此椅为束腰式,呈圆背、直刃、圆牙花瓣腿。椅足内凹,足跟呈扁圆形,腿子和椅搭脑用一木连做,无榫卯。其搭脑呈曲尺形,以折形角抵垫,使椅背和椅轮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且,此类椅因常有人将手搁在椅背上,故椅背上头起线,以使倚压舒适。
圈椅,是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加附扶手,这样能使乘坐者手足端正,姿势自然,给人获得舒适感;一般说来,圈椅不宜太稳定,否则坐时两脚容易被压迫。同时为了避免交椅的沉重之感,在圈椅的坐板下或扶手前设计小横板,摆放书卷、茶具等,亦可设在椅子的两边,悬挂灯挂之具等。
此宝座,有束腰,其腿内凹,腿部为直条纹。宝座下设牙条,其上做横枨,横枨牙头作剑头形,且镶有雕花卡子花。宝座背面嵌板,上以红漆书写有“同治”、“光绪”、“宣统”、“民国”等字样。
从文物的考古研究以及各类文献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上,酸枝木家具在我国是非常受大家喜欢的,尤其到了明清两代,酸枝木都是宫廷贵族使用的常备木。
相传,在清朝末期,酸枝木的背靠椅仅皇族人家享有,民间有“一道沟槽一道河,只有皇上有,百姓不能够”的俗语。在安徽古沉树下也曾发现过明代酸枝木托腮椅,木椅的托腮(扶手)作蛇形曲卷,弯曲自然流畅。
在安徽省黄山市博物馆,还藏有一把清末民初安徽古堆黄山贡士唐仲英用过的酸枝术椅。这把椅子采用了浮雕、攒柱、卷云等雕刻手法,椅之正面,拱托着一副浮雕麒麟卧狮搭脑,狮卧其中,前足横伸,右前足捏一球。下部的弯背椅圈舒卷自如,优美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