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泼光是用什么?
“泼水”是翡翠雕刻中常用的技法之一,通过浇透水来清除玉料内的瑕疵和纹裂,有时也会用喷砂来清除表面杂质,优化品质并提高抛光时的附着力;而“抛光”则是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方法,将半透明至不透明的翡翠加工成不同光泽感的最终成品。 不过一般我们说的“抛光”是指玉器抛光,即打磨出光滑的表面,这里的光滑指的是具有玻璃光泽或者油脂光泽等镜面效果,而真正的“泼水”,其实是玉器打孔过程中的一个步骤。
所谓的“泼水”,就是在对玉料进行打孔时,为了防止在钻孔过程中出现钻头倾斜或崩裂现象,以及后续抛光时造成毛刺等情况,需要预先在孔内注入清水(也有用酒精的,主要是起到润滑作用),这个过程就叫做“泼水”。 “泼水”有讲究 由于天然翡翠原石的皮壳厚薄不一且有层次感,且内含物复杂多变,因此在“泼水”的过程中必须非常仔细,不能随意浇灌,否则很可能会破坏原本珍贵的宝石。比如,对于裂纹缝隙较多的玉料,应当先用胶黏剂填缝补裂后再进行打水,而对于裂纹较少又比较隐蔽的玉料,则可以直接“泼水”。
当然,除了注意玉料的结构特点之外,“泼水”的操作方法也很有讲究,首先,注水的位置应该在离孔缘45~60°的方向缓缓注入,同时避免让水浸入蜡层,导致成品受潮发霉;其次,水量应该掌握好,以能完全浸润孔内为准,过多过少都会带来不良后果。 如果操作得当,那么“泼水”后清水会自动渗入到翡翠的微观结构中去,并不会留下水滴状的积水印痕,而若是出现了集水坑,就有可能是注水过度或是出现的细小微裂被填充了胶黏剂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