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薄片干什么?
这个啊,我的答案很简单,就是装饰品罢了…… 不过呢,可以做个简单的分析。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嘛,为啥要做成薄片状,而不做成其他形状。 很简单,成本与价值之比。 如果做成手镯或者挂件之类的,那么需要切割出来的原料就至少是整体的一块,那么原料的损耗就要计算在内了,成本自然就增加了。 而如果切成薄片的话,虽然利用率和价格之比低了,但是毕竟材料本身值钱啊,这么一点损失比起整个材料的总价值来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 再说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用翡翠而不用其它玉石。
同样是因为成本和价值的考虑。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任何一种珠宝玉石的价格都受到产地的影响,比如和田玉主要出产在新疆和田地区,故称之为“和田玉”,但是其他地方也产和田玉,只不过品质不如和田地区产的而已;再比如蜜蜡,主要出产在欧洲,也就是波罗的海沿岸,所以欧洲的蜜蜡质量是最好的,价格也最高,而北美洲和亚洲的蜜蜡反而要便宜一些。 所以反过来问,为什么不用美国玉、俄罗斯玉或是澳洲玉来制作成饰品呢? 原因是有的。 一是质感不同。虽说都是玉石,但是不同的玉石有着不同的质感,比如软玉(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和田玉)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润、细腻、油脂感很强;而翡翠则是晶莹剔透的,感觉凉丝丝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二是颜色单调。虽然说现在技术提高了,可以在其他玉石中注入染色剂,染出不想要的颜色,但是也仅仅是“不想要”的颜色而已。但是翡翠就不一样了,绿色系就有N种,红色系也有好多,搭配着正黄色,这色调可选择的范围可就大了。而且天然色彩更加吸引人不是吗?
一块翡翠的内部结构与组成矿物只有通过制作翡翠薄片,利用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才能观察与鉴定??上?,制作翡翠薄片的费用比较高,一般每枚在数百至数千元。
制作翡翠薄片时要保持原翡翠的特征,不能改变它原来的样子。因此,制作翡翠薄片需要一定的技巧与经验。
用于制作翡翠薄片的原石,首先需要用钻石锯片切割成5mm厚度的薄片,背面磨成平面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翡翠的定向特征,选择合适的方向切割出1.5~2.0mm厚度的薄片,再用500~800目的碳化硅研磨至0.3mm厚度,用环氧树脂胶粘在玻璃载片上,用金刚砂逐级研磨至20~30um厚度,再用金刚石研磨膏研磨至15um以下,直至磨制到透明(透光)后,用阳极反应电解染色。观察翡翠内部特征用普通偏光显微镜即可,翡翠内部组成矿物的鉴定需要用电子探针。
将制成的翡翠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光观察,可看到组成翡翠的硬玉等辉石的双晶结构;用纤维光谱仪可测试翡翠是否经过染色;用拉曼光谱仪可测试翡翠是否经过注胶以及是否加入了铬铁矿;而用电子探针则可鉴定出组成翡翠的辉石的确切化学成分和内部染钻玻璃成分。但值得注意的是,制作翡翠薄片时,如果对原翡翠进行打磨或抛光会影响纤维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的测试结果,同时影响电子探针矿物分布面扫描结果,而采用透射电镜分析则很难判断翡翠A货、B货与C货。
在所有仪器中,应用偏光显微镜对翡翠作出综合分析时,除了对翡翠B货和C货难以表征外,对A货的鉴定准确率仍能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