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中有几种化水?

褚子叶褚子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我有权回答! 因为我自己经历过。 先说结论,我在一块砖头料上,经历过一次冰糯化、两次糯化、两次粉糯化、两次豆种化。

先上图吧 这块材料是2012年买的,那时候我刚入行不久,逛玉器市场的时候看上了这块料子,跟老板砍价砍了很久,最后500元成交,当时我觉得我是捡了大漏了,太超值了,哈哈。(后来熟悉后才知这是非常合理的交易价格) 这块料子一开始我想做成两个牌子的,于是设计了两条雕刻线,打眼了以后发现里面几乎全是空的,但是也有一些绿色,我就想能不能把中间掏空,两边留一部分绿色做牌子呢?于是一手拿电筒一手用刻刀开始掏,费了好大的力气终于搞了一半出来,看看效果 结果一抛光,我擦,全部淡绿啊,当时高兴坏了,于是找点颜色深的位置沿着边沿打磨了几圈,做了个浅色的边缘,这样整件作品就有了亮点和色彩过渡,完美了! 这是当时自己很得意的一幅作品,后来拿到玉器展会去参展,很多同行看了都称赞有加。这里需要说一下我的设计,由于两边是镂空,所以我在两块镂空处分别用金丝镶嵌了一块青金石作为加固和点缀,这是当时还没有流行金镶玉呢。

再说一下雕刻过程吧,本来我想自己雕刻的,但是我一个人能力有限,且技术不够(其实主要是钱少,没钱请雕刻师傅),于是只好请人雕刻,在云南瑞丽我找到了一家专门做翡翠雕刻的工厂,他们在瑞丽有很多铺面,我去看货选料子的时候,很多游客也在那里挑选,感觉规模很大。我把设计图给了他们,他们很快就给刻好了,付了工费之后,我把成品带回家等收货。

两个月后我收到了货物,打开箱子那一刻,我被惊呆了,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啊。 您能猜到为什么吗?因为我的底稿没有印清楚,而雕刻师完全照底稿进行了雕刻,你猜,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正是那个“不”字,我把不雕的位置误认为是让雕刻师留缝的地方,所以.... 所以提醒各位小伙伴,一定要仔细检查啊。

这是我收到的第二块料子,也是我在云南买的最值得的一块料子,颜色艳丽,种水十足,但是有瑕疵。

这块料子我没舍得卖,留着自己做了吊坠。 下面就来欣赏一下吧 这块挂坠是我自己在瑞丽买的,当时选择了很多家,这家卖的比较贵,但是质量真的不错。这是抛光后的 这是还没上蜡时的光泽 是不是很美?

欧阳景源欧阳景源优质答主

其实化水一词对于做翡翠生意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什么新鲜词汇,主要是针对冰种冰裂纹而言,所谓的冰种化水就是指冰底的裂纹经过特殊处理后变得透明如水。

化水处理是专门针对有裂隙的翡翠进行的一种优化处理,利用一些无色透明的胶,将裂隙充填起来,使之从表面看起来不再能看到裂隙的存在,同时由于胶的折光率和翡翠的差别较大,胶的折光率比较接近于水,因此行内人经常称之为“注水货”或“充胶货”。有些裂隙比较粗大,用此方法充填后肉眼即可看出裂隙处呈水线状或絮状,在放大镜或折射仪下观察此现象更为明显,较细小的裂隙经此方法处理后,有时肉眼较难观察到。

翡翠中其实有好几种“化水”,最明显的是芙蓉种和冰种有化水现象。通常人们看到的芙蓉种翡翠,其表面常有冰裂纹一般的白线,其实这正是较粗的结晶间隙,透明度也不会太高,称之为“藕粉地”。有时将这类芙蓉种在清水中浸泡后,会发现其透明度比原来增加了很多,表面的白色絮状物几乎消失不见,这就是所谓的“化水”。

冰裂纹主要由很多细小的裂隙交织缠绕而成,将冰裂的冰种翡翠在清水中浸泡,其结果也和芙蓉种一样会变得非常通透,这也称为“化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