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翡翠是否优化?
1、肉眼观察法 仔细观察玉器,如果看到表面有划痕、裂纹,而且比较明显,可以断定这件玉器是经过处理的;反之,如果表面很细腻,没有明显的划痕和裂纹,就可以初步判定未经过处理或经非常轻微的漂白。当然,对于高档的翡翠来说,这些瑕疵是很难发现的,必须要在特定的光源下,才能看出一些痕迹。这个方法不适合用于鉴定高档的翡翠。
2、放大镜观察法 如果要用放大镜来检测的话,需要准备一个10倍以上的放大镜。把需要检查的翡翠放在放大镜下面,用光照射(一定要使用强光手电筒),如果发现有晶体颗粒(如云彩状花纹)分布在镜片上,就说明这只翡翠是人工加工过的,即经过优化处理的。如果没有发现晶体颗粒,或者只有极少数的晶体颗粒,说明这是一只天然翡翠。
3、荧光检查法 用紫外线或激光照射,如果它会发生反应,发出淡蓝色的荧光,则证明它经过处理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天然的翡翠,比如老坑种,它也会发出淡蓝色荧光。所以不能通过这个方法判断其是否纯天然。 还有一种非传统的鉴定方法值得推荐——测折射率法。 由于玻璃的折射率为1.52~1.54,而翡翠为1.66左右。所以只要准备一支简单 的温度计和一块标准玻璃,就能测出翡翠的折射率。然后把折射率除以 1.52(或1.54),得出的结果越接近0.8,说明翡翠越是天然;如果比值大于0.9,那么就是经过优化的处理的了。
看表面反射光,若有“反光点”则存在充胶嫌疑;看颜色是否出现黑色浸蚀纹,若有则为染色翡翠;看裂隙,若有与周围颜色不一样的裂隙,则为注色翡翠,若是存在发白的裂隙,则为注胶翡翠。
在翡翠交易中,为了使得低品质翡翠经过人工处理而改变其价值,出现了一些假翡翠,如用石料染色造假翡翠、用人造玻璃或有机玻璃冒充翡翠等,以及处理翡翠,如注胶翡翠B货、染色翡翠C货。
注胶翡翠是将有裂隙的翡翠经强酸清洗后注入有机胶,染色翡翠是将低档翡翠浸泡在高沸点染料中加压、加温处理,注色翡翠是将染料通过裂隙注在翡翠内部,这三类统称为处理翡翠,处理翡翠改变了翡翠内部结构,降低其使用价值。
染色翡翠:
染色翡翠通常有白色石料染色和翡翠染色两种。白色石料染色翡翠多用钠长石、黝帘石、碱性长石等容易着色的白色石料加工而成,而用白色翡翠染色的产品比较少。
有机染料大多为油性染料,如褐铁矿的水溶液、毛石黄或毛石绿的水溶液等,无机染料一般为铬化合物。染色翡翠的颜色多为翠绿色,颜色分布不均匀,色散不自然,色调单一,尤其在裂隙处颜色较浓。
注胶翡翠:
注胶翡翠通常对有裂隙的中低档翡翠进行清洗和注胶,注胶后可以降低裂隙对翡翠的影响,提高翡翠的透明度和美观,但降低了翡翠的内部质量。
注胶翡翠主要通过红外吸收光谱与未处理翡翠相比较来鉴定,主要区别在于注胶翡翠在800cm-1处出现红外吸收峰,而天然翡翠没有。另外,注胶翡翠在裂隙周围有发白的现象。
注色翡翠:
注色翡翠与染色翡翠存在某些共性,在鉴定上有时很难区分,如注色翡翠的染料也有油性染料和铬化合物等。但二者的鉴别特征也有一定差异,例如注色翡翠在裂隙附近的颜色比裂隙以外的颜色深,而染色翡翠往往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