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上的日期怎么写?
年月日的写法一般分两行,第一行写日期和月份,第二行写年份。如果年份较短、月份日期较小的话,也可以写在一行,但一般为了格式的美观和书写内容的完整与丰富,一般情况下还是采用分成两行书写。分两行写日期,一般行距要宽松一点才美观。月份在前日期在后,与我们现在公历写法恰恰相反。
那么我们看古人的年月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先从年份上的写法开始,年份的写法中常会有一些别称,比如说古代的皇帝、君主在位时常常会使用年号称呼年代,有的还会使用吉语或序数加皇帝年号来表达纪元,这样的书写方法我们常称为干支纪年。古代帝王的改元,以及年号的更换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在临摹某一朝代书家的作品时,要注意到这一问题,最好选择与作者当时书写时所采用的年号等别名去书写,这样比较尊重原作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等。
月份的书写中,古人常常会用别称来代替数字,有时也会直接用数字书写。月份的别称,历代也稍有不同,有的书家由于书写习惯不一,也会写出不同的习惯称谓。月份数字的写法一般采用大写,即壹、贰、叁等字样来表达。月份的别称有:孟春、正月、端月、初月、初春、开春、陬月、寅月、首春等;二月有夹月、杏月、花月、仲春、丽月、芦月、卯月、正春等;三月有桃月、桃浪、桃红、季春、暮春、桐月、蚕月、乍浦、樱月、卯月、辰月等;四月有槐月、清和月、梅月、阴月、孟夏、仲月、麦月、纯月、初夏等;五月有蒲月、午月、榴月、蕤宾月、端阳月、仲夏、皋月、蒲州等;六月有荷月、莲月、季月、未月、精阳月、焦月、晚霞月、溽暑月、暮夏等;七月有瓜月、巧月、兰月、凉月、新秋、上秋、首秋、首月、兰秋、桂月、南月、桐月、申月、巧月等;八月有桂月、壮月、中秋、秋月、正秋、中秋、桂花月、南宫月、中秋、秋半、南宫、仲商等;九月有商月、菊月、咏月、青女月、凉月、季秋、暮秋、朽月、玄月、重阳月、戌月、青女月、无射等;十月有良月、小阳春、初冬、正阳、子月、阳月、阳初、小春、良月、坤月、上冬等;十一月有葭月、畅月、中冬、中春、黄钟月、仲冬、龙潜月、回复月、一之日、子月、霜月、辜月等;十二月有献月、末春、严月、暮月、严冬、临月、腊月、冰月、季冬、末冬、琼月、严月、暮帝月、初月、除月、嘉平月、亥月、腊、涂月、冰月等。
日子的书写也常会有一些别称。日子书写中常也会使用一些别称与干支纪年一样表示吉语等,此外有些日子也有着特殊的意义而被人们沿用到日常生活中并运用到书法作品中的年月日上。例如农历正月初一是元旦、初七是人胜,初八是人日,十五是上元,二月十五是花朝,四月十五是开乐,五月初一是端午,十五是中元,七月初七是七夕,十五是中元,八月十五是中秋,九月初九是重阳,十月初一是下元,十五是下元,冬月初一是初阳。
另外日期的数字书写也常采用大写,有时还会用一些小篆或其它文字形式来表达。从王羲之、颜真卿、张旭、黄庭坚等历代大家的传世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书写中在年月日的称谓上都有着非常精彩的表现形式,我们应多加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