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观音有什么寓意?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这是人们对观世音的颂赞之词。在佛教弟子的心目中,观世音是大慈大悲的菩萨,她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在民间信仰中,观世音是善良和幸福的象征。
所以,人们用“南无观世音菩萨”来向菩萨祝福、祈祷。 《法华经》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女子在产期临近之时,惊慌失措,痛苦万分,于是向观世音菩萨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忧虑。观世音菩萨听到后,便立刻化身成一个美貌善良的妙龄少女,给她传授生产的过程和方法。
后来,这位母亲顺利诞下麟儿。从此,她一心供养观音菩萨。因为,在她最困难的时刻,是观世音菩萨及时帮助了她。 在我国古代,就有妇女在生产时,请观世音菩萨保佑的记载。
宋徽宗宣和年间(1120—1125),泉州有姓陈的五代单传,到了第八代陈俊卿时期,家道中兴,人口增多,田地扩大。但好景不长,到了陈俊卿之子陈克明这一代,又出现家道中落的局面。
原来,陈克明娶了两个妻子都未能生育,只有妾室周氏为他生下一子,取名为陈益,以续香火。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陈益6岁那年,突然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浑身浮肿,脸上泛黄,饮食不振。
父母亲急得团团转,赶紧请医生为他医治。但是,无论吃多少药,病总是不见好转。不久,陈益瘦得皮包骨头,眼看着小生命就要夭折。 万般无奈之下,父母亲到万木草堂求见观音菩萨,希望菩萨能保佑孩子平安。他们虔诚地祈祷后,将孩子的生辰八字等信息写在纸上,然后,虔诚地将纸片投入庙前的香炉里焚烧。
奇迹出现了!当天夜里,陈益睡得很安稳,并且醒来以后精神饱满,疾病全消。
此后,每逢陈益生日,他的父亲都要带孩子到庙里烧香,并以各种方式感恩菩萨的救命之恩。 几百年后的民国初年,有一位名叫杨仁山的居士在《佛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记载了发生在福建晋江的一则奇闻异事。
文中说:“民国十年夏,余自日本还闽,居晋江之柳江。时值夏日,蚊虻繁滋,因诵‘南无观世音菩萨’名号,且观其形像,而蚊虻尽灭。”“是时,余寓居土名山腰之地方,门前一小溪。一日午后,见一蛙伏在石上,遂以手捉之,其蛙甚烈,手足无措。
因念菩萨之名,虔诚默祷,旋即放生。此蛙跳入水中,无影无踪。” 杨仁山居士的这段经历,生动地展示了观音菩萨的慈悲之心和对众生的呵护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