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玉跟翡翠哪个值钱?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价值这东西嘛,很主观的。不过呢,主客观之间还是有交集的。 先上图 看这个“值不值”的主观性就体现在颜色上,喜欢不喜欢一下子就区别开了。喜欢墨玉的人,看到这种黑白分明的色带会感觉特别刺激眼球,心向往之;而讨厌墨玉的人就会觉得这黑压压的一片显得特别沉闷无趣。
客观上讲,二者的组成成分都是硅酸盐(NaAlSi2O6),都属于宝石学意义上的硬玉(缅甸玉),也就是以硬玉矿物(辉石类矿物中的一种)为主的致密块体。
二者的不同在于微量元素的铁、锰含量有细微的差距。由于形成条件的差异,在内部结构上也有些许的区别。 但以上这些因素都不会对价值的评估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影响价值的关键因素是产出量。
作为硬玉,墨玉和翡翠都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由地质体与地下深处高温高压下的金属硫化物、氧化物混合而成。但二者生成的地质环境略有不同,导致后期形成的岩石类型也有差别。 虽然同为硬玉,但它们属于不同的岩石系列,就像同类植物的灌木和乔木一样。虽然都有“玉”的名号,但也只能算是近亲,不能混为一谈。
随着地壳的运动和岩浆的喷发,这两种玉石相继来到地面,但因为富含铁、锰等元素,表面通常都会有一层黑色的氧化膜,使得人们误以为它们是黑色或深色系的玉石。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它们的表皮会有明显的黑色-绿色条带状结构,只是黑色绿色的比例各不相同而已——这种构造的差异是因为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物在熔融的过程中,其含有的金属离子由于浓度差的存在,向两侧扩散迁移,在冷却凝华的时候,沿着晶体方向排列所致。
当然,表面结构虽然可以直观的反映内在特征,但并不能真正的代表全部,更不能左右价格的决定。对于如此娇气的玉石来说,最残酷的现实还是来自自然界无休止的风吹雨打和人为的磕碰损耗。经过千万年的考验,最终能幸存至现在的原本就少得可怜。可以说,每一枚玉石都是万里挑一。
从稀缺性上来看,两者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那么最后的决定因素就在于你的喜爱了。如果你偏爱情商,那可以选择墨玉;如果你喜欢骨子里的高贵,那就选择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