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前身是什么?
关于翡翠的来源,目前比较认同的说法是由美国学者提尔乐于1935年在印度发现的。 当时印度盛产红宝石和蓝宝石,是美国西部矿务局印度分部的工作人员,他在印度西北部的克什米尔河谷进行地质调研时,偶然在河床中发现了这种绿色的石头,因为当时并不认识,所以把这种绿色矿物收集起来并带回美国。经化验后发现这些绿色矿物含有强烈的铬离子,是铬离子沉积形成的。后来经过研究证明就是今天的翡翠。
由于铬离子的颜色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容易变色。同时具有强酸腐蚀性的盐酸溶液也无法腐蚀它们。因此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将这些绿色矿物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随着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加上本身绿色宝石的稀缺性以及优良的颜色稳定特性,很快它们就成了西方奢侈品的主要材料之一。 后来到了20世纪50年代,这种绿色宝石开始在东方崛起,首先是日本开始流行,随后东南亚及中国大陆的珠宝商也开始引进这类宝石并进行加工销售。由于亚洲是佛教发源地,人们对于玉石有着天然的喜爱,而翡翠又是玉石中绿色色调最为纯正、亮度最高、色谱范围最宽的一种,受到了商家的热烈追捧。它那晶莹剔透的质地、润温如玉的质感,再配上那鲜艳欲滴的绿色,让无数人为之倾倒。从此它在中国的玉器市场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至今我们到商店选购首饰或者到地摊采购物美价廉的饰品时,总会看到各种各样由它制成的成品或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