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含什么?
自然界中,常见的天然玉石有两种,即软玉和硬玉,两者都是以硅酸盐矿物为主要成分,硬度在6.5~7之间。而翡翠属于硬玉,主要组成矿物为钙镁硅酸盐(NaAlSi2O6),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酸碱,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 除了化学成分为构成翡翠的必要条件外,翡翠还具有以下的特点:结构致密——显微镜下看不到明显晶体的聚形;颜色鲜艳——绿白黄三大色系交织重叠分布,有浓淡变化;质地细腻——肉眼观察质地细匀无颗粒感;光泽强而且持久;韧性好不怕磨损。
目前市面上的假翡翠主要是用人工方法制作而成的人造玉石,如采用玻璃填充、塑料挤压等工艺制成的仿制品。这些假翡翠往往因质地粗糙、透明度差、颜色单调且过浓、光泽暗淡等问题,很容易被人识破。还有一些商家把劣质翡翠与石英岩玉混卖,让消费者误以为买到了价格更为便宜的“高货”。辨别真假翡石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天然的翡翠原石的表皮会存在着密密麻麻的“苍蝇翅”,这是鉴定翡翠原石真假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次,真品表面的颜色由点状逐渐变淡蔓延开来,呈现渐变色效应,而仿制品多为整体均一的颜色。再者就是借助放大镜或者显微镜来观察,天然翡翠原石在局部会出现纤维状或者柱状形态排列的白花(晶质体),而仿制产品则没有任何的纹理出现。最后,可以通过测量的方式来判断,真品体积较小,密度相对较大,而假货的密度一般会偏小。
吉瑶优质答主翡翠原石的皮壳
翡翠原石的皮壳,其实就是翡翠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和长期地下水的作用,表面受风化腐蚀而形成的外皮。
翡翠原石之所以要有一层皮壳包裹,是为了保护内部的种水和色,在挑选翡翠原石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从皮壳判断翡翠内部的状况。
翡翠原石的皮壳种类较多,主要有黑皮、红皮、黄沙皮、金丝铁、紫皮、铜皮、油皮、乌砂皮、黑乌砂皮、白砂皮、松皮石等。
一般情况下,在翡翠翡翠形成的过程中,皮壳越老,翡翠的种质也越好;反之皮壳越薄、越嫩,翡翠的种就也越差。所以在挑选翡翠原石的时候,一定要选择皮壳老的翡翠。
翡翠原石的松花
翡翠原石的松花,是由于翡翠在生成的过程中存在裂隙,外界物质沿裂隙渗入并发生部分置换和交代作用,从而形成的次生色。
在翡翠原石上见到的一些白色或者不同颜色的花,就好比松树的皮,因此被叫做松花。在翡翠界有“一红、二黄、三绿”的说法,意思就是,如果皮壳上出现的松花有红色的,就算非常少,也是最好的;其次是黄色,然后是绿色,不过出现绿色松花的现象很少看到。
翡翠原石的癣
翡翠原石的癣,是由于翡翠在生成过程中有裂隙,地下水和外界物质沿着裂隙进入时产生部分交代和置换作用而形成的。
和松花不同,癣一般都是黄色或者棕色的。癣的形状也不固定,有的比较小,分布零散;有的很大,一片一片的。
根据颜色和形状的不同,癣还有红癣、棕癣、干癣、湿癣等等分法。通常意义上来说,癣越多,意味着翡翠原石内部裂隙越多,价值和可开采度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