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为什么很重?
作为玉中之王的翡翠,一直深受人们的追捧和喜爱! 很多人购买翡翠时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越绿越好、水头越足越好(即透明度越高越好)...殊不知,影响翡翠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重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分量”,这又是为啥呢? 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什么叫做“分量”。 一般来说,我们评判一块玉石的好坏,都会用手掂量一下,看看其有无“分量感”。这就是因为玉石的“分量”与密度有关。 地矿部的地质研究人员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天然翡翠的平均密度在3.30g/cm^3左右,而人工改造的翡翠(注色、注胶等处理过的宝石级翡翠)由于结构被破坏,密度大多在3.15 g/cm^3以下。可见,自然形成的翡翠质地都比较紧实,所以会有很明显的“分量感”。
其次,我们还得知道,为什么重会使翡翠更值钱。 这原因也是众所周知的——物以稀为贵嘛。 毕竟开采难度大,能够流入市场的优质翡翠原石自然是少之又少,重的翡翠原石会更贵一些。
当然,这并不是说越重的翡翠就越好,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同一块翡翠原石,可能切出两块不同的成品,一块做手镯,一块做吊坠,如果做手镯的那块分量十足,做吊坠的那块却轻飘飘的,那么这块石头肯定是切得极差的,一点也不“值”钱! 因为做手镯的要求就是分量要足,这样才坚固耐用,佩戴起来才会更有美感。 不过,若是将一颗体积相同的重水和轻水翡翠放在一起,会明显看到重水的色泽会比较深透,轻水的则比较淡,这也是判断翡翠“分量”的一个方法。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各位,在选购翡翠时,千万不要被所谓的“重量”所迷惑!过轻或过重都不太正常,需要仔细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