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还有多少年枯竭?
说些大家不爱听的,有失偏颇,但是客观。 首先,现在所谓“优质”翡翠矿的产量其实是很丰富的(相对于古代或者十几年前)。所谓的“优质”是指颜色好、种水好的大块头。因为目前消费主力是中年以上的人群,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且审美较为传统,喜欢大块的满色满绿或者阳绿色,这种翡翠料子在行业内被称为“上品”,上品的翡翠原料或者雕件,是目前市场销量最大的品种。
虽然随着科技进步和开采技术的发展,现有的优质中大型翡翠原矿的储量实际上是在逐渐增加的,比如缅甸北部与我国云南省接壤的地区,此前因为交通不便,开采难度较大所以没有进行大规模开采,而最近几年修通了公路,实现了快速运入国内,使得这里的翡翠原石市场一下子就火爆了起来;再比如之前只出产蜡皮绿的蜡壳料(在表面有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薄蜡包裹着的翡翠料子)的地方,近几年也发现了水绿色的翡翠,而且质量较好,量大价优。
当然,这些新增的中大型原矿,品质好坏参差不齐,也有质量很好的,但毕竟数量较多,拉低了整体的上品率。 其次,市面上的高档货来源除了原生矿直接打磨雕刻成成品外,主要是靠冲积层寻找。什么是冲积层呢?这就涉及到翡翠形成的原因——岩浆喷发,火山活动,高温高压形成的结晶体叫做辉绿岩,富含各种金属矿物元素,经过漫长地质时期,在河流、湖泊等水流的冲刷下,把含有翡翠的辉绿岩晶体携带到岸边沉积下来,形成一层层的砂膜,也就是“河床砂”——这也是大家俗称的“石皮”,如果这个带皮的石头被冲洗上岸,去掉皮壳,里面就是纯净剔透的玉质。由于这类石头多已经被切割成形状规则的小块,因此透明度较高,质地较好的往往很容易被辨认出来。当然,这样的“河床砂”其实已经属于玉石等级了。
最后,关于玉石资源的枯竭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是数量方面,另一个则是品质方面。就数量而言,目前的确是有减无增,因为大型的原生矿已经难以找到,冲积层也因为河流改道、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而难寻踪迹(特别是尺寸比较大的高品质货更是难得);但是从品质来说却又未必会枯竭,因为在现在的科技水平下,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微量元素,对某些原本含杂质较多的矿源进行改良,使其中所含铬含量更高,从而使品质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