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产翡翠的地方在哪?
缅甸产翡翠的矿区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缅北克钦邦的蒙多因(Monyoe)地区,另一个是抹谷(Mogok)镇及其周边地区。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产地的情况。
一、蒙多因(Monyoe)地区 很多人可能还没有听过这个地方,它位于缅北克钦邦北部,中缅边境附近,毗邻我国云南省腾冲县。该地区有大量的玉石矿床点,大的玉矿带达100多条,小的玉矿带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玉石矿床点大多形成于2亿年以前,属于古太平洋板块穿过印度洋板块而形成的断裂带。
由于板块断裂带的位移作用,使得大量玉石晶体顺着裂隙逐渐聚集沉淀成矿。 目前,在蒙多因地区发现的玉石颜色丰富多彩,品种多样,有无色透明的玻璃种、淡蓝色调的蓝水晶、嫩绿色调的绿宝石、红色调的红宝石等,而以透明如水、色泽鲜艳、纹理细腻、光泽亮丽为特色的高品质翡翠则最为难得。 在所有发现的玉石矿床点中,最著名的当属帕敢(Pak Kung)和南奇(Nan Chi)。
1.帕敢 帕敢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但盛产的翡翠质地好、颜色鲜亮、体量高大。 在当地人口中,“帕敢”被简称作“怕敢”,意为“有很多玉的地方”。英国探险家吉普森(G.F.Gibson)在1984年出版的专著《神秘的翡翠之石——帕敢》中这样描述帕敢:"……到处是石头,有的像山一样高大,到处都是绿色,浅绿、深绿、墨绿……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 在这里,一块块翠绿的玉石犹如大海中的珊瑚礁一般,点缀在黑色的岩石上。很多巨大的翡翠原石经过矿工们的开采之后,会被运到河边进行清洗,在阳光的照射下,河水都被染上了亮丽的翠绿。 据说,曾经有日本珠宝商看到一块重达5吨的翡翠原石头,立即出手以3亿日元买下,只因为这块巨石表面皮壳显示,内在一定绿色醇厚、肉质饱满。当然,如此巨量的玉石原料并不适合做首饰用,多数被用于雕刻大型的玉器摆件。
2.南奇 南奇距离帕敢说很近,在同一个矿区里。这里出产的玉石质量也不错,但是颜色稍逊色于帕敢,多以绿、紫、黄色调为主。 在南奇,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玉石矿场以及堆积如山的翡翠原料。在矿场里,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护设施,工人作业时是冒着很大风险的,时不时会有安全事故的发生。 虽然环境不够理想,但是这些矿场的开采方式较为原始而淳朴,人们保持着古老的凿岩取玉的方式,把玉石一点一点“拱”出来。
二、抹谷 (Mogok)地区 和前一个产区相比,抹谷产区的规模要大得多,产量也多,所以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翡翠饰品绝大多数都是出自这一产区。 抹谷矿区所处位置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据说每年只有大约2个月的时间可以开采,并且只能在雨水充足的时候进行。 这里的玉石矿床类型属于火山沉积岩型,所产的玉石属辉石类硬玉质翡翠,颜色丰富,品种繁多,有着“色彩之王”的称号。 我们所见到的翡翠大部分都经过严格的挑选和精心的打磨,而来自抹谷原石的翡翠则少有这种精致的感觉,它们大多保留着表皮的自然粗糙,纹理清晰,瑕疵明显。不过,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肌理特征,使得每一块原石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皮肤,如同写着神秘文字的古董瓷器一样,充满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