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为什么不雕狐狸?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一个事儿,那就是以前的老牌子和现在的生意人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 先给大家看几张图吧~ 第一张图是1964年缅甸政府颁发的玉石开采许可证,其中明确规定了开采出来的原石在15天内必须加工,否则就要罚款!(原矿是不允许带出采矿场的) 第二张是和记黄埔在2013年采购的原料,可以看到切片和边角料居多,很少部分的料可以取手镯位或者做摆件。 第三张是今年初采购的原石,同样以切片和边角料为主。 因为国内翡翠市场一直是“以量取胜”,所以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瞄准了“切得出去”的赌石。
他们通过切割、打磨、抛光制成成品,一件一件卖出去,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原材料的利用率并且降低了风险——即便切垮了也不用太心疼,反正有货在,总能卖出个好的。 而像题主所说的那种满色料,种水好颜色正又没裂口的很少,而且体积一般都不大,这样的料子切出来如果做挂件那么损耗率极高,大部分商家都不会愿意做的。 所以,从60年代开始这样“切得出去”的赌石方式就在逐渐地淘汰那些“雕得过细”的工艺。
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去当地博物馆看看,以前的玉雕作品真的是非常精美的,比如这个《瑞蝠献宝》,除了边框可能用整块的原料外,中间部分一定是精雕细琢的,雕刻师傅需要用打散的方法把玉料上的图案清晰地显现出来。 但是现在这种精工的活越来越少了,虽然也能看到一些,但我个人感觉更多的是在追求“大气磅礴”。就像我图中展示的这个《福寿双全》的手镯芯,如果能得到这样一个作品,那是多么值得开心的一件事啊! 不过,目前市面上还是能看到很多很漂亮的狐狸造型的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