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粮票出现原因?

国茹梦国茹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50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全党全军全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动员全国人民包括各地机关、厂矿、学校积极生产各种军用物资,支援前线。同年9月,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尽力组织生产和采集,以供给部队”。此后,国家实行统购包销、定量供应的政策。随着这一措施的推行,粮票在全国开始普及并迅速得到广泛使用。 到1952年底,全国城乡粮食产销关系基本理顺,实现了收购和销售总量的计划指标管理。同时,为了便于核算和统计,按行政区域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六个销售区,由各区域根据当地情况制订出相应的购粮证和售粮券的发放办法并报经财政部核准后实施。至此,我国粮票发行工作初步展开并逐步走向完善。 “票证经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既保证了军队和国家建设对粮食的需求,又使人民生活受到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但“票证经济”终究不是长效机制。它不仅造成资金和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由于市场机制丧失而导致的效率低下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随着票证的不断发放和使用,人们发现这种发放方式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即无法准确了解需求总量和结构以及各类人员实际消费水平的差别等情况。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制度安排的低效性并在努力寻求解决办法但收效甚微。 从1973年起,国务院先后派出几个工作组前往山西、内蒙古等地进行调研并提出解决建议。最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粮食调拨和定价工作的意见》(国发[1979]180号),决定结束“票证经济”时代,改为实行计划采购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体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