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取消粮票布票什么时间?

融灵锦融灵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50年6月28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布《关于统一核发粮食票证并实行统购统销的指示》。同日,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征粮布价税额表》。随后,省级人民政府陆续颁行实施办法。至此,一个涉及千万人口、范围覆盖全国城乡的粮食购销体系宣告建立。

当时新中国的工业生产力还很落后,很多民用消费品需要从海外进口。为了节约外汇,保障重要商品供给,1953年起,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按照计划,所有进出口商品都要按配额限量供应。对于国内居民,也按户籍实行供粮供油、配给布袜等制度。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对物资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同时,国际环境日趋紧张,确保战略物质自给自足显得更为重要。

1953年底,为了配合农业增产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开展,国务院公布施行了《征收粮食税暂行条例》。从此,以税收替代粮票成为常态。

在1979年前,除少量出口产品外,大部分工业产品的供给仍然十分有限。为了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又担心出现通货膨胀,央行和财政部联合发文,确定价格补贴的办法,即企业生产的消费品,成本中包含有原材料价款的,以原料成本加法定利润计算含税价格,由税务部门征税;没有原材料价款的,以当地同期同类出厂价格加法定利润计算含税价格,由财政部门发给价格补贴。 以大米为例,1962年到1981年间,官方售价一直在每斤0.14~0.24元之间波动,这个价钱要比市场零售价低很多。而同时期美国的大米只比中国贵一点,韩国甚至便宜三分之一以上。

进入八十年代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981年至1985年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增加近1000亿元。物价总体水平也逐渐下降。到了1985年,CPI比上年下降了0.8%。

为了鼓励老百姓消费,从1986年开始,国家对部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逐步放开,由市场供求决定。这包括糖果、饼干、矿泉水、方便面等食品,以及洗衣粉、肥皂、牙膏等日用品。这些商品的产量占全社会商品总量的比重很小。对这些产品的价格不再通过定价办法确定,而是随市场变化而定。这使得这部分商品的价格上涨或下跌对消费者来说已经没有多大感觉。 与此相对应,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以及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却在持续走低。

1993年至1995年间,为了抑制过度涨价的物价总水平,财政部和中储粮公司先后五次下调粮食收购指导价,平均降价幅度达到30%。

到1995年时,CPI已经达到5.1%。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一次。为了平抑继续上涨的价格,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计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粮棉油流通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任意提价,牟取暴利。为此,取消了各级地方政府对粮油价格的加价。自此以后,虽然价格总水平一直在涨,但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却再也没能超过5%。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