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珠宝有哪些?
古代中国其实不产钻石,所以“钻”这个字在古代指代的是天然的黄色、绿色或黑色的宝石,而不是现在意义的钻石。 那么古代的“钻”是什么?其实就是现在的玉石,但是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玉是狭义的玉,特指玉的宝石光泽种类——透闪石。
广义的玉包括软玉(透闪石)和硬玉(辉石类)。 其中广义的玉中除了我们最熟悉的和田玉之外,还有岫岩玉(岫岩墨玉)、玛瑙、珊瑚、绿松石等。 另外还有一些广义上的玉,如独山玉、青金石等等不是大家熟悉的。
而狭义的玉仅仅包含了透闪石这一种宝石,不过由于我们的祖先在加工这些宝石的时候,习惯使用抛光的手法来提升它们的光泽度,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狭义玉的宝石光泽也变成了典型的玻璃光泽或者油脂光泽,与钻石的光泽难以区分。
基于这两种不同的光泽,古人把有类似钻石切工的宝石都归类到了“钻”的范畴里。 这其实是一种误认,但是又是一种很好的分类方法,因为这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是宝石的折射光线能力。 能够折射光线的宝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晶体结构排列紧密、整齐;
反之,如果一块宝石的晶体结构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那无论它的颜色深度如何,都不可能反射光线。 而大部分天然宝石都是晶状体,只不过有些天然宝石的结晶形态没有完全发育好,因此出现了晶体结构的松散和无序,导致它们既能反射光线,又能吸收光线,这就是我们眼睛看到的光亮明亮却又模糊不清的原因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