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协会不认谁的?
我觉的说起来可能有点长,所以简言之: 首先,说“不承认”,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应该说是“不评奖”、“不承认”,或者“不认可”。因为中国书协作为社团组织,是民间性质的,它不是政府机构,所以在法律上并没有认定某一作品是否具有入展或获奖资格的权力。
在展赛评审中,它只是按照标准、规则去进行,无法超越这些标准和规则。如果评委认为某作品好而且符合入展条件,那么它就入展了;反之则不入展,它没有任何“承认”、“不承认”的权力。 所以如果作品入展,说明它客观上是符合标准的(当然也可能有些作品主观上也符合);如果没入选,说明它客观上是不符合标准的(当然也可能主观上符合)。中国书协不可能也不可能有另一种判定标准——除非它要更改已经公布的竞赛规程。
第二,关于“传统”和“创新”的问题。中国书协作为一个群众性的专业组织,它的职能是在“普及”和“提高”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所谓“普及”,除了编印出版书法作品(包括理论文章)以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展览和比赛。所以展览和比赛就有它的标准——这个标准可能会模糊一些,但不会没有标准。而这个标准必然是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的。我们看到的展览的作品,基本都是“符合标准”或者说“接近标准”的创作。它们可能是“传统”也可能是“创新”——只要不影响欣赏,不会让人有“怪诞”、“别扭”的感觉,那就是合格的参展作品,也必然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当然,作为社会性的人,每个人的审美取向是不一样的。有人喜欢“传统”,有人偏爱“创新”。对于这一点,中国书协非常包容。无论你喜欢怎样的风格,只要你水平达到一定要求,都是可以入展的。也就是说,中国书协没有排斥任何人的资格。你只要凭自己的本事(加上一点运气)来参赛就可以了。
第三,关于“大师”和“名家”。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名家”是一个公认的称谓——“书法大家”;而“大师”是一种荣誉,需要评定。现在国家设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这样的职务,可见在中国书协内部,“主席”与“书记”还是区分得比较清楚的。
中国书协会员共有13000多人(至2015年底),其中一级会员(即所谓“书法家”)4764人,二级会员(即所谓“篆刻家”)8368人。一级会员中有2343人被收入《当代中国书坛名人辞典》,也就是差不多一半,由此可见“名”的范围其实也是很有限的。至于“师”,那是更高层次的“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