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小分币哪一年的值钱?
1953年版,第一套人民币中的“五大天书”之一。 这版人民币发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印刷工艺极为单一,且钞票纸是由旧报纸改造来的。这套纸币的印制成本很低,但防伪技术却很出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经济混乱,国民生活水平低下。当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专门设计货币的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管理局(简称人总行货管部)。为统一全国钞券式样,决定按当时苏联的样式制发人民币。于是,在1949年和1950年间,苏式的“工农”、“民用”两大面值的人民币开始投入流通领域。 但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这种纸币的印制过于粗糙,极易伪造。而且,因为纸张问题,这版人民币容易破损。于是,人民生活出版社在1953年开始重印这张钞票,并在原来纸币的水印的基础上,增加了胶印缩微文字和无色荧光纤维丝等防伪措施来提高钞票的防伪性能。 也正是由于上述两种原因,使得1953年版人民币发行量非常大,目前市场流散量也很可观。这一版的人民币价格一直不高,100元的新票只有300元左右;即使80年代盖销的,也才值60元。不过,近年来随着收藏热的崛起,它的价格开始上涨起来,全新的100元票已经涨到700余元。
1967年起,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采用了先进的印刷工艺,并首次采用了胶印凹版的防伪方式,使造假者无计可施。但唯一缺点是,这套人民币没有回收原来的旧版人民币。市场上新币与旧币同时存在,使这套钱币的真假难辨,给真品带来了很多假币的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