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写意画有哪些?
中国写意画,强调的不仅仅是“写意”,更重要的在于“写意精神”。 那么什么才是写意精神呢? 中国画在元代开始出现了写意画,到了明代更加盛行,清代更是发展到了极致(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等近现代画家都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所以写意画其实在中国画当中是占有一个很重要的位置的。
那么什么是写意画呢?简单来说就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用简练的笔墨塑造出形象,通过形象的概括和提炼,传达出作画者内心的感情和精神。 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来,任何中国画都是可以称为写意的——即便是工笔画也是这样。因为任何一个绘画题材都有其内在的精神内涵,而我们作画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内心世界和外物交流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说,每一个中国画家都在写着自己的意。 那么怎么判断一幅画作是否写意呢?
首先看笔触,如果一笔墨或是几笔墨在画面上的铺陈非常有韵味而且有节奏感,那就是写意;如果一笔墨在画面上是胡乱挥洒的,那肯定不是写意。当然,如果乱中有法,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比如王献之的《十二月帖》全是乱笔,但却是千古佳作。
其次看造型,如果是写生或者是临摹,造型准确而且形神兼备的那肯定是写意;如果造型失真或者刻意追求所谓形态而牺牲了韵味那肯定不是写意。 再次看用墨用水,水墨淋漓而又生动有致的那肯定是写意;如果画面死气沉沉,墨色一团漆黑那肯定不是写意。最后看题诗题字,那也是检验是否为写意的一个标准,毕竟中国古代书画是不讲究留白(除了宋代文人画)的,如果留着空白那肯定是有道理的——比如留空是为了题诗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