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天的几重含义?

钮臻雨钮臻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说文》“天,颠也” 意思是说,天在头顶上。这个说法比较客观。所以“天”字古文中有许多写作“屮”或“上”的(详见拙作《古文字構形學》),现代汉字的“天”字,就是由“屮”来的。 “頂天立地”的“顶”也是这个意思——头上顶着,脚下踩着,形容一个人高大威猛,气势雄浑。

二、《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以禋祀祀天” 郑玄注:“禋,微燃火而祭曰禋。”——这个解释很有意思,不过似乎有点文绉绉的。其实意思就是:把香点燃(不直接焚烧而让烟气慢慢升上去)来祭祀天帝。《礼记·祭义》也有类似记载。这种用烟气熏烤祖宗灵魂的做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不过改成了烧纸钱。至今在云南等地少数民族地区还可见到。

三、《礼记·中庸》“祝融,高辛氏之火正也。其精为列星之昭昭。”——这个“祝融”不是传说中的火神祝融,而是官名。“秩火正”。也就是掌管火的官员。“高辛氏”则是帝喾之名(他是颛顼之子,舜之祖父,尧之父),他住在辛邑,所以称“高辛氏”。这一段话说的是天上有一组恒星叫做“大火”(今称“心宿”),在古代占星学中很有地位。这组星星中的六个星体组成一个“火象”,其中三个是最明亮的星体——也就是今天所谓的“猎户座”了。

四、《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迫促。”——这“羲和”也不是传说中那个射日英雄羿手下的大神,而是太阳车上的两个御者之一(另一个是望舒)。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命令羲和大驾太阳的车子缓慢行进,可是夕阳西下,时光飞逝,我心中焦急如焚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