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诗人书法家?
中国自古有文人兼善诗书画的传统,苏轼、米芾都是代表人物。到了近代更是有赵之谦、吴昌硕这样的全才,而现代则有一位被称为“当代草圣”的人物——林散之。 林散之(1898—1984),原名林琴南,字散仙,号三痴、左耳、左聋道人等。早年自学书法,以草书见长。林散之的书法作品,曾先后得到过鲁迅、郭沫若、柳亚子等文化名人的称赞。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将林散之的书法作品作为礼物赠与国家领导人;1983年,他又被列为世界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如此诸多的荣誉加身,使得这位近代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备受瞩目。
然而,林散之除了书法之外,还有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爱好,那就是写诗。
早在民国时期,林散之一到上海就常常与友人一起宴集吟咏。解放后,虽然事务繁忙,但他仍坚持创作,每天从早到晚埋头书写,直到深夜。有时困了,干脆用报纸垫在桌面上当纸,继续书写或者作画。 正因为如此,林散之留下了两千余首诗词以及大量的楹联、题跋和札记。林散之的这些作品,或记录生平事迹,或抒写生活琐事,或描绘自然风光,内容相当丰富。
林散之三岁丧父,由母亲教读识字,因而自幼便有了很深的国学功底。他的诗词写作,受到了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比如下面这首《咏兰》,就是林散之以自己的身份写的。全诗笔墨淡远,意境高远,充满了文人气息: 又如《寄内子瑾素,时在台湾》,林散之用了整整七律十句,回忆了二人相聚相分的种种往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不过,林散之的诗词写得最好的还是那些咏物之作。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营造鲜明的意象,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洞察。
比如这首《咏梅》,寥寥数语,就在清丽的笔触下完成了对梅花高洁坚贞品格的塑造: 再如《咏蟹》,林散之抓住螃蟹横行霸道的特点,巧设谜语,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作品: 另外,林散之还擅长填词,他的作品清丽婉约,情味深长,代表了其诗词创作的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