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锦什么?
锦,是一个会意兼形意体的字。金文象两束丝上系一旗的形状,以示“锦”字上面的花纹;小篆把两束线上的头儿捏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形声字:上面是“帛”字的上半部分,表示织物;下面是“金”字,表示声音。《说文》认为“锦”是指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现代汉语字典则解释为用彩丝或彩色丝线制成的丝绸 这种解释忽略了文字本身的结构和造字的本义,不够准确。
“锦”的原初概念是指带有花纹的丝织品,但这并不是说最早的“锦”就是丝织品的图案。其实,最初的“锦”是用五彩丝线结成的绳状物,用于祭祀和馈赠。如“锦”字的音近词“觐”,原指帝王受朝见的地方,即“天子所居之殿”(《说文》),引申为进献、贡献之意。再引申则表示用五彩线制成的服饰等物。
春秋战国时,人们用“锦”字表示从西域传入的纺织品,如“罽宾国”出产的“氎锦”。这种“锦”不是丝织品,而是棉织品。东汉应劭注《汉书•西域传》说得很清楚:“氎者,帛类也,出罽宾。……作之极厚,其色白,明察如雪。”“锦”后来用来指所有的纺织品,是因为所有纺织品都用染色工艺,而且一般都很华丽美观(参见“绮”)。这样,“锦”字原有的“彩色的丝织品”这一层含义就被掩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