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水墨山水画?
因为中国人自古崇敬自然,喜欢观察它、了解它、融入它,所谓“天人合一”嘛! 所以在宋代之前,中国的文人画还比较写实(宋李唐的千岩万壑图那绝对是写实山水)到了宋朝就开始往写意上靠了(郭熙的早春图还是写实山水的代表),元代以后完全走向了写意之路。
当然,这个走向也是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分不开关系的——元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地位急剧下降,虽然精神上他们是向往古代那种“贤人君子”的生活——其实就是归隐山林,但身体上的疲惫和他们被迫脱离社会所产生的精神空虚又让他们向往一种既能回归大自然又能保持与社会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笔墨当随时代,文人意韵在绘画中的体现就是“少细而多苍劲”,也就是大家看到的山水画中的笔墨意趣了。 至于有人说的文人画是文人雅士表达情志的工具,我不否认这一方面的原因,但实际上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却与科举制度有莫大的关系!
唐宋的时候虽然也有文人画,但是文人群体在社会上还是处于从属地位,他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应试诗词文章,根本没有时间也没精力去画画。
到元代时,读书人不用再像宋金时期那样专门去学习儒家经典,而是可以直接考“四书五经”来考取功名了,于是文人的时间空出来了,加上元代的社会动荡让许多读书人不愿意出去做官(元末农民起义就是由民间儒生领导的),于是他们开始寄情于书画之中。
至于明清风清气正之后,文人在社会上确实有了地位,他们开始真正的去钻研笔墨,研究山水了…… 所以我觉得说文人意韵带动了中国画的发展倒是有道理,说是根本因素倒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