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在中国画中的寓意有哪些?
1. 鸡(雄鸡) 吉祥、尊贵、繁荣,象征“吉”!“吉”者,“鸡”也!古人认为,鸡有五德——文、武、孝、忠、信——与君子一样,是道德的象征。在汉字文化中,许多字带有“鸡”或“鷄”偏旁,都表达吉利之意,如“鸡”、“鷄”、“雏”、“栖”等;而很多含有这些偏旁的字,其含义也与“吉”相关,比如,赞美新生婴儿的“雏”,指幼小聪明的“稚”,形容洁净的“栖”,表示聚拢的“翚”等等……真是数不胜数。不仅如此,在汉语中,许多词语都是“鸡”字结构,且含意与“吉”有关联,诸如“鸡毛”“鸡眼”“鸡血”“鸡犬不宁”……再如“家鸡”——原来家养的普通公鸡,现在泛指平庸的人;而在口语里,还有“鸡肋”一说法,比喻事情非常无聊,做下去没啥意义,也就是“鸡肋”了——“鸡肋”,不就是“鸡”和“肋”吗?真乃绝妙之词!
2. 鹅 平安、顺遂、长寿,多用于老年人。《庄子·秋水》中有“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其中,庄子去见的这位宰相就是名为“惠子”的“鹅”,可见,“鹅”是权贵的象征。加之,“鹅”字与“我”字形似,便有了“我”的意思。“雁行有礼,不失序矣;雉飞戾天,何敢自足?鹤唳一声,鱼惊集矣;鹅舞右衽,鸭嬉游矣。”——《礼记·内则》用“鹤”、“鹅”等动物的行为来规范人的行为,可谓入木三分。古人用“鹅”来表达对老人的祝福,那可是相当贴切的啦!
3. 燕 安居、乐业,指有安身立命之处所,含安居乐业之意。《诗经·小雅·北山》云“溥彼燕田,黍稷方华……”,描述的是周宣王时,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可以安居乐业的情景。因周人原居陕西,后来迁到洛阳附近,故又称为“洛邑”。这里的“燕田”,就是指“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东汉王逸注《楚辞·离骚》中说到“燕”,“盖言洛邑焉尔。”
4. 鸿 大展宏图、一帆风顺。“鸿”与“鹄”通假,而“鹊”与“鸠”往往被混淆,于是,便有了“鸿雁”、“鸿鹄”、“喜鹊”、“斑鸠”之分。在古代诗歌文中,人们喜欢用“青鸟”代指使者或书信;而将“鸿雁”作为传书的使者,似乎已成了固定搭配。李隆基《春晓》诗“春来无计遣愁怀,行遍江南与塞北。只有莺声知此意,碧纱窗晓度帘开。”(《全唐诗》)这里就用到了“青鸟”一词。至于“鸿”,更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尤其是进入了元代以后,不少作品都把“鸿”与婚姻联系起来——有“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全唐诗》”,也有“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汉苑影横斜。玉楼深锁薄寒夜,银烛金炉待月华——《全唐诗》”,还有“西园晚霁浮嫩凉,开尊漫摘葡萄尝。满酌香飘兰麝气,断魂敛尽无限思。一一《全宋词》”,这些字里行间里的“鸿”,可都不是寻常的“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