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象牙扳指贵吗?
清代扳指的质地多种多样,其中以象牙和碧玺最为常见。皇帝和王公大臣用的扳指一般用名贵的材料制作,质量做工都非常精细考究。一般弓箭手,则用廉价的骨质、瓷质或柳木扳指。
象牙为大象的门齿,长桶状。一头大象只有一两斤最核心的部位适合制作扳指,需要截取象牙最中部的一小段,先挖出指套粗坯,再做外壁,将壁外多余的部分慢慢打磨掉。象牙质细而硬,不易被损坏,表面呈淡黄色,具有石蜡般的光泽,纹理顺直,抗水性好。
清代是制做象牙扳指的黄金时代。满族人从关外带进了高超的象牙制作工艺,特别是宫廷内造办处牙作的艺匠,利用收集到的优质原料,制作出了无数精美绝伦的象牙艺术品,象牙扳指便是其中的一类。
象牙扳指的制作要求很高,它必须由成年象的门牙制成,而且必须是未经使用过的生料牙,如果用被水土浸蚀过的老料牙,做出来的东西在使用时非常容易崩裂。将一段象牙料制成一个扳指,首先要将料锯成一段圆柱体,再用钻在圆柱的中心由里向外钻上一个孔,最后用锼弓子从外向里沿圆环的轮廓线锼出指环。把生牙制成素活扳指,工艺就基本结束了。
如果在扳指上镂雕纹饰,就更难了。由于象牙的内部结构和玉有些类似,也分牙皮和牙肉,如果做浮雕,则必须在牙肉上进行,才能保证器物的牢固性。而镂雕在象牙扳指上很难展开,艺人需要在仅有蚕豆大小,且非常圆滑的指环上用锼弓子刻出山川、花鸟,不仅需要非常细小的锼弓子,更需要艺匠的胆大心细和高超技巧,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因此牙活的艺人常把在扳指上镂雕称作“啃针子活”,只有最出色的象牙艺人,才会“啃”扳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