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佩元算书法家吗?
我并不认可他的字是书法家。 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来,字体的演变规律是从繁到简。当代很多人学习硬笔书法,为什么?因为钢笔简化了汉字书写,有利于普及。您看古代的字符多复杂啊! 现代的人写字越写越丑,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现在人练字大部分人都把眼光盯在了毛笔上,却不知道我们的硬笔是可以花更多心思在书法上的。比如我,我的硬笔字写得比较工整,我的毛笔字也写得不错(如果放上一张大家肯定觉得是毛笔写的)。但是我幼时家里穷,根本买不起硬笔。我最早学硬笔字是在小学三年级,我们那会用的是拼音手写体,笔划很简单。但是到了初中,由于电脑的流行,大家都用鼠标打字,手不练了,字也越来越差。后来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开始苦练硬笔字。所以你看现在的硬笔字体都是方方正正,笔画少的字多用横平竖直,笔画多的字多横细竖粗。这都是为了适应钢笔书写,符合大众需求而做出的字形变革。
回到正题,徐老师的字确实属于书法家范畴,但是他的字缺少“书卷气”。什么是书卷气呢?我拿王羲之的字和徐老师比一比就知道了。 王羲之的字饱满,结构紧密且多变化,看起来就很有灵气。这和他生活的时代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们崇尚老庄之学,讲究清虚脱俗,因此他们写字也会追求这个效果。你再看赵佶的瘦金体,宋徽宗是个艺术爱好者,他写的字自然也是追求个“轻灵”;明朝的文人士大夫们又崇佛,于是赵孟頫的字多寓刚于柔,有禅意蕴藉其中。
清朝的书法家多是帝王将相、富贵人家出身,他们有足够的物质条件来追逐审美理想。于是我们看了他们的字,多了份奢华。但是到了民国,大家生活虽然好了,但是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多有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于是书法界开始追求质朴,如郑板桥的竹石体。再往后,新中国成立,大家又开始追求朴拙遒劲、力透纸背的风格,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毛笔楷书“四大家”——欧阳中石、田英章、卢中南、沈鹏。
当然这里我说的是中国的书法史主要潮流,并不是全部。例如魏晋南北朝还有一些书家追求写得胖一点,圆滚一些,如王羲之一家人;唐朝又有颜真卿这样的异类,他写的字比魏碑还结实。但是整体上,汉字书写风格是一个从繁到简,由奔放趋于严谨的历史进程。这里面有个重要因素没变,就是“人文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什么叫人文精神?那就是不管你的字写得好不好看得爽不舒服,它都要表达一个意义——这就是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