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家字画值钱吗?
这个问题问得有些主观,我尽量客观地来回答。 首先,“字”和“画”是两个概念,这里我们分开讨论。 “字”,这个概念就太宽泛了,它包含文字、字体、字号、书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先秦时期的文字主要是官范的,秦统一天下以后建立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规范字的书写,小篆就成了官方的文字(繁体),汉承秦制,《汉书·艺文志》里记载的汉朝官定的古文十四种,大多是战国时代各国所用的文字,这些小篆的去向,一般被认为代表了当时文化的最高水平。
晋代王羲之等人开始用简化的汉字,即现在的简化字书写诗文,流传下来被称为“今文字”或“俗字”。唐代孙过庭提出了“古淡”的字形,元代赵孟頫提出了“古肥”的字形,明代张瑞图提出了“疏朗”的字形,清代刘墉提出了“清瘦”的字形,这些都对后世的中国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说,“字”很宽泛,有文字的意思,也有字体的意思。
从字体来看,现在能值得买的字体,只有颜真卿的“颜体”、柳公权的“柳体”、欧阳询的“欧体”和赵孟俯的“赵体”,这四种字体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他们的字目前都有很高的价值,其中又以颜真卿的行书价值最高! 除了这几人之外,其他人都属于“野路子”,比如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的一些碑刻,米芾、蔡襄等人的作品。这些人的作品要分情况看待,有的价值也较高,有的则价值较弱。 对于一般的书法家来说,他的作品如果能进入博物馆展览,或是被刻入碑林,那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毕竟很多人写的字连自家大门都不敢轻易书写。
至于那些名气不大的人,比如一些现代的书法家,写好了送领导,送亲朋,送好友,这些字可以说一无是处,只能留着自娱自乐而已,市场价值几乎为零。 有朋友会问了,那么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的字呢?难道不值钱了吗? 答主认为他们两个人的字确实值不少钱,尤其是王羲之和唐代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并称“三大行书名家”,他的行草书价值很高,比如《兰亭序》、《寒食帖》等作品都价值不菲。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王羲之的字现在太多太多了,几乎到了烂街的程度,因此它的字虽然价值高,但是存世量大,因而市场价格并不高,当然,如果能有幸得到王羲之手书的真迹,那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再说“画”,这个概念比“字”宽泛得多,它是包括水墨山水画、写意花鸟、人物等在内的艺术作品,价值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是从商业角度来说的话,“画”可以分为普通画和名画两种类型。
所谓普通画,是指那些艺术家的基本功比较扎实,作品比较讲究章法技巧,但是又缺少独到之处的作品,这类作品的销路最好,价格水平也很稳定。 名画则不同,名画的作者必须是某个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技法必须超前于同时代人,并且对后代人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他的作品价格受很多因素影响,而且经常出现天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