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宋代书法家有哪些?
唐朝: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赵孟頫(赵体) 宋朝:王安石(王体)、苏轼(苏体) 黄庭坚(黄体)、米芾(米体)
明朝:董其昌《容膝轩记》(书于万历二十三年,时年董27岁) 清朝:邓石如《隶书李白诗四屏》(康熙五十三年作)
现在人学习书法一般喜欢学习楷书,而楷书四大名家里又首推柳永公权,其次是欧阳询。这是因为柳公权和欧阳询写的字比较“正”,笔画也相对简单,而且便于识别。但他们的楷书都有个缺点,那就是笔法缺少变化,看起来相对单调。 不过他们的楷书却是学书法的人必学的基本功。因为你要想写出一笔好行书或者行楷,那么楷书笔功底必须扎实。
到了唐朝中后期,颜真卿的楷书开始盛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多宝塔感应碑》,成为当时学习书法的人必练的“范文”。同时代的还有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赵孟頫的《胆巴碑》也都很流行。这三篇碑文至今都是学习楷书者的范本。
宋元之后,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开始被人推崇。北宋时,欧阳修曾说:“书法当学羲之;诗文当学东坡;词当学美成;曲当学幼霞。”这个时候的书法家大多以二王为主。其中苏东坡的字最为流行,因为他不但书名大,而且字也比较容易辨识。
同时代的赵孟頫更是把二王的手札和草书带进了民间。元朝以后,书法由繁入简,到了明清两朝,行书和草书大行其道。这时虽然也有像董其昌这样的大家,但他已经不是主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