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什么什么书法?
2015年4月,中国书坛爆出惊天丑闻——北京某高校研究生陈国良将38篇博士、硕士毕业论文,通过淘宝网出售给一名买家,论文售价从每篇60元至90元不等,总计金额达两万余元! 经国家图书馆鉴定,这些论文全部“雷同”,且均被他人用于毕业答辩并顺利取得学位。消息一经披露,舆论哗然,中国书学界一片哗然!一时间人们纷纷指责:抄袭者陈国良,不仅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而且也玷污了中国书法艺术;那些被抄袭的导师们,由于疏于管理导致自己的学生被陈国良所骗,所以也应自认“倒霉”…… 在谴责声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被逐渐揭示出来:原来在《中国书法》杂志上曾发表过大量类似文章,其内容大抵如此:某某高校研究生或博士生,因抄袭他人毕业论文而遭到学校处罚(有的还因此被延期甚至取消学籍)……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那么问题就出来了:为何这些学校都集中出现在北京的高校之列呢?难道真的是巧合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也只能说是某些高校的内部监管出了大问题了。 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思考和反复推敲之后发现:其实这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中国书法界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一个十分隐秘的组织——“天马会”! 这个组织的成立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寇对中原大地进行疯狂的扫荡活动。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进攻,一些爱国知识分子结成团体,以文会友的形式互相激励,鼓舞士气,同时也在民间积极传播抗日救国的思想意识。其中就包括一个叫作“天马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它的创立者们认为中国的传统文人历来都是以文会友,以诗言志。如今抗战已至中流,作为有知识的中国人理应以文救国,于是他们便决定建立这样一个新的文学社团,以此来团结广大爱国知识青年共同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去。
由于“天马会”是一个以文会友性质的团体,所以它从一开始就不受政府的管辖和控制;再加上当时的国共关系正处于蜜月期,国民党政府对这类组织通常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予干涉,这也使得这个组织得以长期维持下去并最终发展成为拥有众多会员的一个全国性的大社团。 天马会的成员大多为北京地区的学者、作家等文化名人,他们以文会友,彼此之间经常相互切磋,互相砥砺,既增强了凝聚力又提高了创作水平。但就是这样一群高素质人才在一起却产生了严重的内部分歧:一部分人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主张坚持传统文化道路不动摇;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传统文化已是明日黄花,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走西方化路线才是正道。双方为此争论不休互不相让,最后竟然导致了分道扬镳的结局…… “天马会”由此一分为二成为东西两大派别,东派的领袖人物是北大著名教授傅斯年先生,他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西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则是京派诗人沈从文先生,他的文学成就虽然不及傅先生,但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