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有名的书法家杨什么?
杨守敬(1839-1915),字敦甫,号瓶湖、铜山道人,湖北麻城顺河集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
杨守敬少年时,随父宦游,从师读书于陕西凤翔、山东临清一带。清咸丰九年(1859年),十九岁的杨守敬中秀才;十年后,考中举人;同治四年(1865年),考取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先后任翰林、吏部主事、内阁中书等职。
作为清代科举的“正途”出身,杨守敬的书法得家学正统,根基深厚。其早年习帖,主要学王羲之《兰亭序》。后来遍临晋唐诸名家碑帖,并博采广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所书写的小楷多清秀劲挺,潇洒灵动;所写的行楷,则遒丽俊逸。
在晚清民国之际,由于社会风气开放,民间藏书之风盛行,加之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国内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所以像杨守敬这样传统的文人学者,在文化思想上是处于一种很矛盾的状态中的。
一方面,他承袭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传统,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另一方面,他又深受西学影响,具有革新追求,所以在学术上既坚守传统又勇于创新。
这种矛盾的状态也体现在他的书法之中——其隶书得力于古篆,而小楷则取法宋元,行草则宗法二王,可谓是兼众家之长。但他又不是单纯的模仿各家各派,而是能够博采广收,并有机地融合在自己的审美取向当中。所以他笔下的书法,能自成一家,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