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算不算人民币?
这问题问得,好像国家法律允许持有现金以外的方式作为货币行使“支付”功能一样.... 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进行监管等,不包括对“货币”形式(币种)的界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也没有涉及货币形式的条款。 所以从法律上说,人民币就代表我国的货币,其它任何“币”都无权代替。 从现实角度来看,国际社会上普遍认可的国家主权货币的确只有纸币(notes)这一种形式,因此我国1955年开始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以纸币的形式出现就不稀奇了;但这也同时导致国家难以对流通中的货币真实面额进行实时追踪(因为纸币不记载面值金额),进而增加了财政/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比如增加税收(收买票贩子持有的假币)、发行钞票(印刷更多的纸币来偿还欠别人的钱或者向别人买东西)。而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币开始发行,随着票面金额的增大(10元、50元、100元),减少纸币短缺的可能性,同时也方便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促进外贸出口和外资引入,我国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现代金融体系,此时发现由于过去对货币管理失控,社会上存在严重的伪钞、盗版的纸币(俗称洋钞);而除了纸币之外,当时又缺乏足够的条件构建有效的非现金交易机制,因此人民银行于1979年宣布“凡收取货款、投资、捐赠或其他款项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均不得拒收人民银行的现版纸币”,由此确定了纸币为法定货币的地位。 后来虽然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宏观调控政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等,但直到2003年底央行推出电子支票、2004年开始推行网银后,才真正开始有所突破——商业银行的电子化使得银行间大额支付系统能够搭建起来,从而部分满足企业和个人对于大额支付的需求;而网上银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的普及进一步打破了银行卡和网上银行的垄断地位,为小额支付提供了有效渠道,至此央行终于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的“商业银行应实施账户管理和资金清算制度,提供快捷、安全、优质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