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人民币多重?
从1948年到2015年,中国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从第二套人民币开始,有了“一分”“二分”和“五分”的辅币,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角币”和“分币”。第一套人民币中有一枚“伍圆”的纸币,它的图案是解放初期西北军民使用背篼运输粮棉的场景,背面主色为深棕色。由于当时印刷技术有限,这张面额巨大的钞票上的字母和数字几乎看不清,又因为颜色深重,被民间称作“墨水印”或“黑钞票”。
到了第二套人民币中,5元面值的纸币变成了20元面值,“伍圆”的称呼也变成了“贰拾圆”;第三套、第四套人民币里都没有20元的币值,但出现了2元面值;到第五套人民币时,20元的名字叫法再次出现。不过,20元人民币的图案已经变成了卡纸印刷的毛泽东头像,而不是第一套人民币中的“墨水印”。而这张毛爷爷像,也是国内印钞行业里的一个传奇——它的原型,是一名国营工厂的女工!
1977年,上海的一家国营印刷厂里来了一名特殊的面试者,她身穿工人的工作服,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和介绍信交了过来。厂方负责面试的人见到她后很是惊讶:“你要我们给你的头像做人民币?!”女工人坚定地说:“是的,我的头像一定要上人民币。” 原来,这名女工名叫周树春,是上海川北区国棉十七厂的职工。1963年时,她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主动要求将自己刚刚满月的儿子送给别人收养。20年后,当她听说自己的照片被用来印在20元的人民币上时,特意到银行兑换了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