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佛像哪样的好?
买玉,尤其是买翡翠,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惑:买回的玉怎么样才能知道是不是买的值呢?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喜欢是一件事情,而价值判断是一件事情;喜欢是一种感觉,而价值评判标准则相对比较客观。 所以今天大家跟着翠爷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如何判定购买的翡翠是否“值得”?(此处的“值”为价值判断) 我们先来看下,在相同的灯光、摄像环境下,不同净度、不同颜色的同样的50公斤原石切开之后的颜色和净度变化情况: 以上图片仅为部分展示,原矿略多 通过上述图片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①颜色影响价值的关键因素 ②颜色越多,价值越高 ③瑕疵越少,价值越高 ④瑕疵的影响比较复杂,需要分类讨论 从上图可以发现,同一种原料由于颜色分布的不同,切出来的块度颜色可能会有天差地别,从这一点也可以得到印证:同一块原料,可能切出来一部分是绿色并且颜色鲜艳浓度高,而另一部分却是无色或者浅色的。 这也就引出了判定购买到的翡翠“是否值得”的核心要素:
①种水(透明度) ②颜色 以上两个核心要素在价值评判中占据主要地位,属于“硬伤”,即达到了该级别的种水和颜色,这个价格就基本定死,不能还价了。就像卖衣服的店家会给模特试穿的尺码标注价格一样,这是硬性成本,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减少。 但是除了这两点,有些特殊情况,也可能会造成价值评估的偏差,我们这里也简单归纳一下: 特殊情况一:用料足 有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适当多给原材料去皮去渣,留足加工用料,这种情况下虽然料子看起来少,但其实算下来每克的价格并不低。所以如果遇到这种用用料特别足的卖家,也不能太羡慕嫉妒恨,也许人家给你留足了涨头呢!
特殊情况二:用料省 这个特殊情况的对立面就是上面所说的特殊情况一,因为如果用料实在太足,导致每克拉的价格很低,低于行业水平太多的话,那也有可能出现价值判断上的偏差。所以,遇到这种虽然用料少但每克单价很高的卖家,也别以为他是“亏本大甩卖”,有可能是你在“占便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