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铅质钱币吗?

汪逸鐣汪逸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国古代曾大量使用银子做货币,但是银两的称量方式存在地域差异,这为假银两的出现提供了便利,在明末清初时期,一些作坊便制作出了假银两。

清朝中叶,广东地区流行使用银角,即成色98%的5角和1角。因银角体积小,不易造假,于是造假者便制成了假角子。清代角子的材质分为白银、黄铜、红铜和铅,铅角在清代初期也有铸行。

乾隆时期铅色的角子开始出现。铅角子,俗称“火耗铜”、“杂色银”或“小洋铜”,因铸成后色泽似红铜,故又称“红铜洋”。初铸的铅角子,颜色呈暗灰色,流通日久而泛黑,表面呈红紫色或灰黑色,甚至有的呈紫绿色。

嘉庆时期,铅角子的质量明显下降,“成色亦常至3分、2分、1分、3厘、2厘不等,甚至全无分量者,谓之‘铅渣’或‘红铜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