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双面旗哪个版别值钱?
需要明确一点观念:“民国双面旗”这个名称并不准确,应该称为“民国双旗”或“民国两面旗” 原因无他,只因这旗子上的旗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旗”。 我国封建王朝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郡县制,也就是所谓“天子守社稷”。京城的都城由宫殿、宗庙、社稷坛构成,其中社稷坛为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场所。《礼记·祭法》中记载了周代的社稷之祭:“凡祀帝,则掌其志;祀天子,則掌其所事;祀天下社稷,則以实按之。”“凡祈禳,除凶,修德,行大孝,奉祠,入牢、荐新、世室、洁斋皆用之”。作为国家象征的社稷,其代表的是国家主体,体现着国家的尊严,必须由皇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参与祭祀,因此有着严格的程序要求——这也就导致了后来皇帝大典时,必须由礼官先授旗帜给皇帝,再引导皇帝进行各类仪式。 而民国时期的这种旗帜,其实只是象征性的东西而已。
第一,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旗”。传统意义上的“旗”,是由方形的基座(俗称“旗座”)、杆子和上面的旗帜组成的。而这种“民国双面旗”却没有固定的旗座,而是将旗杆子直接插在地面之上。
第二,它没有实际上的政治意义。在共和国建立前,中国的政治制度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各地军阀割据,民军混战不休……而各地的军阀基本上都称自己的军队为“某路军”,意思即是说他们的部队属于国民革命军序列,要听从国民政府的指挥。而这一面旗帜上,却赫然写着“中华民国”字样,明显是一种“僭越”行为,毕竟这时还没有成立民国政府呢! 不过,虽然这旗子不太严肃,但它却在民间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并因此有了一定的市场价值——但显然比不上真正的国旗和国旗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