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人民币的区别?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和现状,以及为什么会出现仅对美元和欧元贬值的问题。 先放结论,以目前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人民币国际化只能逐步推进,而不会一蹴而就。并且推进的速度会受到美国态度的影响。相反如果美国极力阻止人民币国际化,那么人民币只能继续维持单一货币本位的局面(就是仅对美元和欧元贬值),从而阻碍中国金融的改革步伐。
为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以下几个概念
1、BPC——本币区域化。指某国货币在一个区域内与其它国家货币相互代替的过程。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一国的国内货币流通;二是指一国货币在相邻国家和地区的流通。本币区域化不是指某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货币在另一个国家内流通。
2、MPC——货币区域化。是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几种不同货币之间进行选择的结果 。即:在这个区域内既不允许只用一种货币作为结算货币,也不允许只有一种货币存在。MPC是相对于BPC而言的。
3、CPM——资本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是指一个国家对外国货币的不规则往来实行管理,取消汇率管制和外汇留成制度,把过去的“出口换汇”和“进口用汇”变为“购汇”和“售汇”,使外国货币的流通和兑换完全由市场来决定。 CPM是建立在BPC基础上的。只有实现了BPC,才能为CPM创造条件。
4、FTP——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继QDII、CDR之后跨境金融创新的最新举措,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简单地说,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必须实现从BPC到MPC的转变,而这个转变过程是需要外部的刺激和引导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外部势力对于东南亚各国的救助中大量使用人民币作为清算货币。此次危机后东南亚各国纷纷加大人民币储备的力度,同时降低外汇的比例。可以说这次危机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开始加速。
当然,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考虑美国的感受,因为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决定了中国必须扩大外贸规模。而目前美元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在引进外资和进出口贸易方面不得不考虑美元的地位。这也是只对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出现人民币贬值现象的原因所在。虽然我们不反对其他经济体的货币与人民币相互替代,但那必须在稳定乃至增强美元地位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否则只会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