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币几张?
1953年,我国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同时停止了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这套人民币共有14种面额,其中纸币13种、硬币1种。这13种纸币分别是: 1分券(有2枚); 2分券(有2枚); 5分券(有2枚); 1角券(有2枚); 2角券(有2枚); 5角券(有2枚); 1元券(有2枚); 2元券; 5元券; 10元券; 50元券; 100元券; 1000元券。 这13种纸钞的图案都很漂亮,而且各有寓意。如50元人民币背面主景是民族大团结,代表了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象征。而100元券背面主景是工人和农民,体现了“人民”这一概念。
另外,在第二套人民币中还有一枚硬币——“1分币”。材质为铝锡合金,颜色呈银白色。 那么第二套人民币是如何发行的呢?当时中国刚刚结束金融混乱时期,需要建立全新的货币体系。新的货币发行采取“旧币折换新币”的办法,即把老百姓手中的第一套人民币按一定的兑换比率换成第二套人民币。
比如,第一套人民币面值1万元,换成第二套人民币就得换1.004亿元,这中间有4%的损耗。由于当时工业不发达,很多金属材料的纯度不够,这些损耗都是实实在在的。 除了用“废铜烂铁”打造外,第二套人民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面额小”,最小的只有1分钱,这也方便了日常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