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票样是什么?
1948.12.1日,由当时的新中国主席毛泽东签署发行的人民币第一钞(后改称中国人民银行)。 这是一张二万元的钞票,正面是工、农、学、商的图案,背面是“中国人民银行”和面额。 这张钞票的防伪设计已经相当充分了:对印的毛爷爷头像,胶凹版印刷的底纹,正反面的图案高低差,不透明的油墨等。 但还是出现了假钞。 因为有了这张钞票,就有了流通中现金和票据的依据。所以这之后,各地银行开始印制自己的银行券,这个没有统一规范的设计,导致很多银行的银行券长得像钞票。而真正的人民币,也就是现在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才做了统一规范。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3年发行,1967年开始发行纸币,其中10元券(大黑拾)由于黑色边框和大字“十”字,被民间称为“黑十元”。 这一版的防伪水平又提升了一个台阶:胶印凸版印刷的底纹,镂空文字和号码,隐形花纹等等。但是,依然无法阻止伪钞的生产,而且这一版的钱币被大量铸造而成锌板伪钞材料,用于伪造第三版人民币。
到了第四套人民币时代,防伪技术更上一层楼。首先使用的是无水印纸,在纸币里面加入荧光染料,在紫外线灯光下,会显现出暗记;此外还使用了磁性油墨,通过磁性检测可以检查伪钞。 不过,这样的技术手段只能挡住无知者愚蠢的伪造,无法防范专业造假分子的精妙作假。
比如用胶片显示秘密符号,用特殊化学品分解纸张中的木纤维等。 不过,再精密的造假也会留下破绽,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可以识别真假——“摸”“看”“听”三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