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一块多人民币钱?
谢邀 这问题问得,让人有点心塞。 作为一个在新疆种过10年地的老农民来说,我实在无法否认,现在的新疆棉花,质量确实大不如前了。 以前的地,都是连着的。一家一户的田地,都是块石头,一浇水,就流到邻居家的田里去了。所以,灌溉用水,都是共用的。谁也没法偷水。地是靠天吃饭的,产量全看天气。风调雨顺的一年,棉花可以收三四十公斤/亩,干旱缺水的时候,可能只有十公斤/亩。所以,过去种地都是讲天时的,到了该浇水的时候,不管你用多大的泵,不管电费有多贵,你都得浇,否则,你就得赔。那时候的农民也是勤劳的,一天一两百块的收入,不算低,但他们依然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从不会偷工减料。化肥农药的使用也很谨慎,能不用就不用,用了也不会过量,毕竟,多用一点,成本就多增加一些。
但现在的土地,都是零散的,地与地之间没有连成一片,排水不方便。很多棉花地里,都有干涸的水渠,这说明在过去灌溉充分的地方,现在也可能缺水了。说明气候在变化。另外,现在的新疆棉田,基本都是膜下滴灌,这种技术虽然节约了水资源,减少了蒸发损失,但它也让土地表面的湿度大大降低。过去下雨后,土地是软软的,现在下雨后,土地会变得又干又硬,这对棉花发育也是很不利的。再加上现在有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让新棉花的质量也大打折扣。当然,价格肯定也会下降。
其实,新疆的很多产品,比如核桃、红枣什么的,质量也比以前差多了,价格却比过去贵了好多。好像除了旅游和石油之外,没有样东西可以像从前一样让人满意了。这是为何呢?我们老说“改革开放”如何好,可我们的农产品,为什么反而越改越差了?是谁损害了这些产品的质量?为什么要损害这些产品?是为了让我们更“富有”吗?我很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