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套人民币保值吗?
我靠,这问题都敢乱答!
首先,纸币本身就是一种低效的货币形态。(因为存在流通手段的乘数效应和交易成本,且纸币本身作为一般等价物需要具备绝对稀缺性) 而现在我国印钞厂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一枚硬币的生产只需要几分钟,而一张百元钞票仅印刷、装饰和制版等环节就需要100多道工序,至少30多个印钞机台,经过8道审查程序才能完成,每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把关,而且整个过程必须做到无纸、无胶、无墨、无废料。 这就使得人民币的印制成本和防伪能力不断提高。
以2005年为界,2005年以前的第四套人民币有原票真迹,2005年以后的人民币没有原票了。这主要是考虑到纸币的流通时间和寿命等因素带来的损耗,为保证的人民币的供应而采取的减少发行数量的措施。当然,也为了防伪。 所以,收藏纸币无非两个角度。
一是纪念意义。比如刚刚发行的双遗产纪念币;建国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的纪念钞;还有明年将迎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的50元和100元券种。但是,这些券种的发行量都非常大,市场存量非常充足,价格波动不大,主要的作用是纪念,实际投资作用并不明显。
二是收藏价值。这一点只有极少数的收藏者才能够拥有,那就是对钞券的号码或者冠字号特别有兴趣的。 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第五套人民币在近几年的持续走俏,其实是个伪命题。
一方面,除了刚发行的双遗产系列以及以后可能发行的中国高铁币钞外,其他币种的升值空间极其有限。毕竟,人民币的存世量是在持续增加的,而投资者需求却没有增加,供需关系决定了资产价格,货币资产的价格自然不会被炒起来。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各种衍生品的出现,人们的理财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前人们把钱存银行,主要是存款利息收入低,现在人们把钱放余额宝之类的地方,一方面是快捷方便,更重要的是收益高。
所以,从长期来看,纸币的收益率可能低于余额宝等等产品。虽然从短期来看,各种资产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但是从整个中长期来看,各种资产的价格走势还是由基本面决定的。作为特殊的商品——货币,它的基础仍然取决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实力和信用水平。